|
●魯茸追瑪 州人民醫院順利晉升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行列,基本能解決36種大病及多數疑難危重病的診治;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西山村民小組村民李浩云一家通過培訓學會了技術,有了外出務工的底氣,年收入超過3萬元,主動向村委會申請退出貧困戶序列;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通過產業發展實現戶均增收4000余元,實現村集體收益12.58萬元;德欽縣羊拉鄉雅瑞安和社區安置點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在社區“愛心食堂”里享受免費午餐,免去了青年勞動力的后顧之憂,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更加高漲了……放眼迪慶高原,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呈現在百姓眼前。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錯綜復雜的宏觀發展形勢,我州始終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織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網,從就業、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持續發力,不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滿意答卷,民生福祉也得到了持續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戰脫貧攻堅 謀民生福祉 近年來,我州抓住國家支持“三區三州”貧困地區發展等機遇,重點發展葡萄、中藥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七大優勢特色產業。2018至2020年,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6億元,全州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新型經營主體數量達到639家,帶動17951戶655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全州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戶至少由1戶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發展,帶動比例達100%。全州結合旅游方面的優勢積極開展旅游扶貧,實施“景區+村民小組+農戶”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帶動3縣(市)28個貧困鄉(鎮)76個貧困村19557人脫貧摘帽。 截至2019年底,全州建檔立卡戶年人均純收入達12955元,到今年6月,全州已實現整州脫貧,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有效解決。 聚力鋪好就業路 筑牢民生之基 2016年以來,全州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4779個,并按照迪慶州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進行動態管理,目前在崗建檔立卡戶貧困勞動力3948人,促進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全州人社部門共認定建立就業扶貧車間56家,累計吸納農村貧困勞動力949人次就近就地就業,年均增收1.5萬元以上。 在解決農村就業困難方面,我州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12.64萬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9.43萬人次,就地就近轉移就業5.92萬人次,省外轉移就業2.88萬人次,實現“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戶均1人就業”“有勞動力的易地搬遷戶一戶一就業”的目標。 厚植教育沃土 保障民生之本 我州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教育扶貧任務艱巨。近年來,我州全力推進教育扶貧重點工作落實。通過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實現“一縣一示范、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通過恢復維西一中高中辦學、推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加強教育交流合作、積極辦好省內迪慶高中班等舉措,著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 2019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9.51%、小學毛入學率107.82%、初中毛入學率109.74%、高中階段入學率86.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61%;全州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77%。 醫療便民惠民 守護群眾健康 為了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我州多措并舉,著力解決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衛生健康問題。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全覆蓋。在定點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州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即時結報制度,貧困群眾“跑腿墊資”情況得到改善。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重點覆蓋因病致貧返貧人員、大病、慢病、兒童等人群,切實為民服務,保民健康。全州因病致貧返貧戶從2017年的1727戶5575人下降到2019年的562戶767人。 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代表的不僅是變化和成就,是州委、州政府以人為本的為民情懷,更是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生動體現。民生問題無小事,處處留心皆民生。如今的迪慶人民享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正闊步前行在建設幸福小康生活的道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