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 近年來,維西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推進“森林維西”建設,全縣林地面積達379631.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6.2%,當地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今年入夏以來,當地群眾紛紛上山采摘野生菌,送到鄉鎮集市或縣城銷售。兩個多月,攀天閣鄉皆菊村過麻村民小組村民和成全上山采摘野生菌收入近兩萬元。他說:“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菌子比以前多了。” 記者在攀天閣鄉集市看到,牛肝菌、松茸、老鷹菌、見手青、一窩菌等野生菌擺得滿滿當當,買賣菌子的人群熙熙攘攘,挑選、分級、裝箱,忙得不亦樂乎。今年以來,維西縣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和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履行好“河長”責任,發揮好生態護林員作用,開展全民綠化和義務植樹,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讓綠色生態“紅利”持續釋放,野生菌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一項增收產業。 “菌子上市季節,早上我去山上找菌子,找得多的時候可以賣兩三百元,少的時候也有幾十元。下午我到山鷹公司打工,主要負責清理菌子泥土,做一天有200元左右收入。我家離公司比較近,就近打工比外出務工更劃算。”三家村村民小組王倩說。 在維西山鷹野生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搬運經過刮泥處理的野生菌。山鷹公司負責人鐘德勇說:“目前,公司已收售各類野生菌70多噸,出口60多噸,比去往年增多。” 維西地處“三江并流”腹地,繼去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后,今年又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生態轉移支付資金從去年的2.5億元上升到目前的2.78億元,持續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融合發展,讓更多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和實惠。 守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攀天閣鄉護林員和旭進說:“巡山護林無小事,每天一早,我就出門巡山,看到群眾采摘松茸,就向他們宣傳小童菌不要采,挖菌子不要用鐵器,保護好生態環境,明年才能采得更多。靠山吃山,更要養山富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