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藍、湖水清澈,雪山壯美、森林茂密,牧場金黃、牛羊成群,弦子悠揚、長袖飛舞……十月的迪慶,風光秀美,游人如織。 近年來,迪慶藏族自治州高舉“生態立州”旗幟,增厚綠色發展底色,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避暑旅游、攝影徒步旅游、森林草原旅游等新業態,走出了一條政府、企業、百姓多方共贏的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發展新路子,繪就雪域高原“詩和遠方”新畫卷。 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美景 鄉村旅游 讓生態更好讓村民更富 “再吃塊水汽粑粑,多喝點酥油茶,上午你們要去滇金絲猴國家公園,吃飽才能玩得好!”天剛蒙蒙亮,在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經營民宿的和建忠已經在為來自省外的客人張羅早餐了。 和建忠告訴記者,他利用自家農房經營民宿已6年有余:“我們啟別推窗即景,食材又原生態,不少外省游客喜歡來度假。我就把自家房子裝修改造了一下,更有我們納西族特色,專門用來接待各地的朋友。” 幾年下來,和建忠不僅摸索出一套管理辦法,還利用市場信息平臺掌握游客觀光信息,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客源穩定了,我們的收入也更有保障”。作為村里的黨員能人,他已帶動6個黨員戶在啟別村鄉村旅游發展中當起了領跑者。 在村民萬金秀家,3位廣東來的游客正在跟著她學做豆腐。“我們住在松贊塔城酒店,酒店管家帶我們來這里體驗豆漿、豆腐的制作。豆腐經常吃,自己動手做還是第一次!”張女士正興致勃勃地壓著豆腦。 體驗結束,游客開心地把親手做的豆漿、豆腐帶走的同時,還會給萬金秀50元的補貼。開著豆腐坊,種著葡萄,萬金秀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生態更美了,村民更富了。塔城鎮黨委書記傅春城介紹,2020年上半年,到啟別村觀光旅游的游客有4000多人次,旅游收入不斷增長,“記住鄉愁、留住鄉村味道、回歸農村氣息”正是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秘訣所在。 啟別村的美麗經濟,只是迪慶州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迪慶有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其中一個是啟別村,另外一個是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堆村。賞桃花、吃尼西雞、學做黑陶……每年上萬游客自駕前往湯堆,帶動著214國道沿線餐飲業及尼西鄉旅游業的發展。 在德欽縣燕門鄉茨中教堂旁,有一家以傳統工藝釀造葡萄酒的小店,游客們正在品嘗自釀的葡萄酒。來自河南的魏女士品嘗后購入一瓶:“口感不錯,有花蜜香,據說是法國引進的葡萄品種‘玫瑰蜜’,帶一瓶作紀念。” 茨中教堂 發展鄉村旅游,也是迪慶州脫貧攻堅、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核心保障。迪慶州文化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魯志軍介紹,通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已帶動全州3個縣(市)、28個貧困鄉(鎮)、76個貧困村、19557人實現摘帽、出列、脫貧。 目前,德欽縣被列為云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香格里拉市三壩鄉被列為云南省旅游扶貧示范鄉,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聯合村、建塘鎮紅坡村、虎跳峽鎮永勝村、尼西鄉湯堆村,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德欽縣奔子欄鎮玉杰村、升平鎮巨水村、云嶺鄉西當村、燕門鄉茨中村被列為云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 文旅融合 繪就雪域高原“詩和遠方” 迪慶州境內世居著藏族、傈僳族、漢族、納西族、白族等25個民族,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隨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迪慶州正一步步繪就雪域高原“詩和遠方”的新畫卷。 目前,云南有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迪慶,便是其中之一。“國家級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逐漸成為迪慶旅游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積淀深厚、保存傳承狀態良好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體,以雪山、峽谷、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遺產為依托,以佛教文化、東巴文化等為軸心,多民族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容,保持民族特質的交融性,增進社會交往的和諧性。 奔子欄鍋莊舞 10月16日,在德欽縣奔子欄鎮玉杰村舉辦的“善美山水吉祥玉杰”鍋莊舞展示賽吸引了不少游客觀賞、互動。迪慶藏族“鍋莊舞”,意為“圓圈舞”,于2006年5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截至2019年12月30日,迪慶州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8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9項、州級非遺保護項目120項、縣級非遺保護項目54項。豐富的非遺資源、多樣的體驗活動,為游客打開了迪慶旅游的“新大門”。 尼西黑陶制作 尼西鄉是著名的“土陶之鄉”,近年來憑借尼西黑陶的獨特工藝,吸引著海內外游客慕名前往。28歲的江措,已經有9年制作黑陶的經驗,他告訴記者:“很多游客不僅喜歡買黑陶,更喜歡親自制作黑陶。他們想體驗的話,我們都會手把手教,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尼西黑陶。” 2019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6條云南紅色旅游經典線路。昆明-麗江-迪慶(香格里拉、德欽)“雪域高原紅色旅游線”便是其中一條,備受各地游客喜愛。 在這條旅游線上,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是重要一站。該博物館坐落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北側,是在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上新建起來的一個陳列館,全面展示著紅軍在迪慶譜寫的一段民族團結、軍民融合的光輝歷史和壯麗詩篇。 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 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和麗芳對館內每段故事都如數家珍:“我在這里工作13年了,旺季每天參觀者可達兩三千人,我一年要講解100多場。紅色基因融在我們雪域高原的血脈里,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轉型升級 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十月秋涼,德欽飛來寺特色小鎮的觀景臺卻格外熱鬧——許多身背“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在為次日拍取“日照金山”選擇最佳角度。 “金山”正是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第一峰”,常年吸引著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科學考察、登山探險和旅游觀光。 梅里雪山日出 依托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迪慶州正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這一國際品牌,統籌推進大滇西旅游環線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建設,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聚力打造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梅里雪山攝影小鎮是大滇西旅游環線德欽段的重要節點。”德欽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扎史吾堆介紹:“我們致力打造一個堪比阿爾卑斯旅游小鎮的攝影小鎮,功能齊備、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讓當地老百姓切切實實從旅游中受益。” 魯志軍介紹,近年來,迪慶州持續推進旅游業與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不斷提質升級獨克宗古城、普達措、虎跳峽、巴拉格宗、梅里雪山、白馬雪山等重點文化旅游精品景區,穩步推進香格里拉月光城、巴拉格宗旅游小鎮、梅里雪山攝影小鎮建設和松贊林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扎實推進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民族文化特色項目和旅游綜合觀景臺項目建設。 同時,迪慶州先后引進新加坡悅榕酒店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等一批高星級酒店管理投資企業和云南省城投、文投等一批景點景區運營企業,以半山酒店為抓手推進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不斷發展壯大旅游文化產業,助力全州經濟社會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迪慶州共接待游客2201.7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65.7614億元。 香麗高速、麗香鐵路通車在即,屆時,昆明到香格里拉有望4個小時抵達。隨著交通狀況的改善,迪慶州的旅游文化業發展也將迎來新階段。 當前,迪慶旅游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求,瞄準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推動旅游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世界的香格里拉并不遙遠,雪域高原的“詩和遠方”就在眼前。(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