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五境鄉扶貧專干吳艷,多年來一直扎根基層,干一行愛一行,在扶貧的路上堅守初心,用青春和熱情澆灌脫貧路子。 吳艷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加強扶貧理論知識和國家、省、州、市相關扶貧政策的學習,并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表現出良好的理論功底、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作為全鄉唯一的扶貧專干,她常常加班到深夜。從2016年開始,她一個人擔任全鄉扶貧工作信息收集、數據統計、材料上報、系統管理等扶貧相關工作,聯系各村做好扶貧信息的上傳,匯集各村扶貧工作成果,梳理上級扶貧工作的各項政策,并積極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解決各村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吳艷結合五境鄉實際,制作了五境鄉政策知曉卡,帶頭學習各項扶貧政策,隨時掌握各項涉農政策,掌握宣傳內容,以求達到學習致用、服務群眾,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了扶貧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為了實現“精準”,吳艷在將惠民政策“吃準”的同時,結合每年一次的動態管理和遍訪工作提取的數據信息,了解全鄉建檔立卡戶的真實收入、人員結構、教育信息等,及時為該鄉下一步發展方向和規劃調整提供數據支撐。在制定貧困戶脫貧政策、鄉鎮脫貧攻堅各項規劃和專項整改行動工作中,她結合實際、按照時間節點,用科學的方式定規劃、謀思路、促發展,并為全鄉精準脫貧工作的開展制定各種路線圖。 吳艷始終認為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她積極配合產業辦深入調研,積極探索,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植、養殖業為主的脫貧致富路子。圍繞各村有當家產業、各戶有致富門路、各人有一技之長的目標,堅持扶貧與扶技、扶志相結合,不斷破解發展屏障,增強扶貧驅動力,努力實現讓產業促脫貧之花在全鄉遍地開放,有力地推進脫貧致富向縱深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產業發展“一園、十家、百戶、千人、十個萬”的工作思路和政策要求,切實轉變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中藥材種植為主導產業,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種養殖產業,積極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聚焦“三扶”(即扶貧先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扶貧必扶智,強化技能培訓;扶貧得扶制,轉變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探索出以獎代補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脫貧致富要靠群眾辛勤勞動來實現,為改變群眾“等”“靠”“要”的局面,2016年3月,五境鄉以倉覺村為試點實施了精準扶貧“以獎代補”產業扶持活動,通過獎勵積極按照到戶產業發展計劃率先發展產業的農戶一定數額的資金,來帶動周圍農戶主動加入到發展產業,實現自我脫貧的大軍中,激活全鄉群眾實現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探索出了一條以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為核心的產業脫貧之路,提高了農戶因地制宜發展黑山羊、藏香豬、肉牛、土雞、中藥材、白蕓豆、花椒等特色產業的熱情。截至目前,該鄉向農戶發放以獎代補產業扶持資金達150余萬元,受益戶數達300余戶,實現179戶建檔立卡戶全覆蓋。以“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合作社以資產抵押,簽訂還款承諾書等形式,盤活集體經濟資金提質、增效、保值,確保資金不流失,實現各村集體經濟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收益均達5萬元以上,同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讓群眾單打獨斗,降低群眾風險,以合作社發放種苗、保護價收購或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帶動貧困戶長期實現增收,農戶戶均有2項以上增收產業,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達100%。(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