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于白馬雪山的珠巴洛河,匯入金沙江激蕩起清澈的江水,兩岸村寨新起的樓房在靜謐中佇聽江聲,山谷兩邊,取代舊式吊橋的路橋施工正忙。11月14日,德欽縣拖頂傈僳族鄉鄉長龍躍站在江邊望著這一派繁榮景象,滿懷喜悅:“拖頂一直以來是德欽縣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的一個鄉,過去,鄉里人出入都走在泥灘里,現在,老百姓開著車子在柏油路上放起了牛,能有今天這個條件,多虧了黨建引領的力量。” 搭起村村聯建平臺。拖頂鄉念薩村是金沙江邊的一個行政村,與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倉覺村、維西縣其宗村以及麗江市玉龍縣塔城村為鄰。同為金沙江峽谷鄰近地帶的特殊地理環境讓四個村的聯系更加緊密。念薩村黨總支書記阿吉打趣說,“念薩公雞一唱,四縣全都天亮。” 于是2016年以來,四村的基層黨組織大膽創新,就有了一次巧妙的“因地制宜”——四個行政村帶頭發起了跨區域的村村融合聯建制度,以跨村、跨縣、跨州的基層黨組織聯建形式打破了隸屬限制,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并于2019年8月在念薩村舉辦了第四屆“雞鳴四縣·村村聯建”主題黨建活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達成了“念薩共識”,為黨建工作、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了平臺。 “路通了,人活了。”念薩村車里各小組的黨員巴桑次里說:“我們各村也在交流著脫貧政策和惠民政策,我們盼望過上更好的日子。”目前,“村村聯建”機制已經惠及相毗鄰的5個鄉鎮、16個村,推動了各村制度共創、發展共促、文化共融,在狹長的金沙江河谷地帶打造了一條名副其實的“黨建示范長廊”。 支部共建出成果。“駐村工作隊員把心沉到了拖頂鄉。隊員們才來的時候,一進村,村里的狗就叫個不停。現在反過來了,隊員們進村狗都直搖尾巴,走的時候還要叫著把他們送到村外。”拖頂鄉黨委副書記魯茸祥巴一臉嚴肅地表示,他身旁的工作隊員李磊卻笑了。 扶貧先扶志,省發改委25個機關黨支部和拖頂鄉7個村黨總支結對共建定點幫扶以來,李磊和他的14個同事已在基層待了快兩年時間,拖頂鄉每個村都留下了駐村工作隊員的足跡。他們和村黨支部開展聯合黨建活動,積極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引導農村黨員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之前老百姓依賴政府的思想轉變了過來,杜絕了村黨支部“等、靠、要”的現象。 扶貧還要扶智,駐村工作隊員帶來了新思想、新氣象,也帶來了新的發展理念,幫拖頂鄉編制了藏中藥、油橄欖、藏香豬一系列特色產業發展規劃,主動聯系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拖頂鄉發展起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有效破解了制約拖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隊員們在幫助當地發展的同時,也在學習著拖頂鄉基層黨組織的實干精神和工作經驗。拖頂鄉78歲的老爺爺扎拉對此深有感觸:“工作隊員到村子里和我們大家同吃同住,了解我們的生活情況。每年的松茸采摘季,隊員們還主動幫我們聯系買家。看到他們年輕人這樣干勁十足,我們老人也覺得未來的日子是會一天比一天好。”(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