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滇干部堅持做好教育扶貧改善當地教育條件小記 2020年,滬滇雙方緊密合作,投入幫扶資金,在德欽縣云嶺鄉、佛山鄉、拖頂鄉、霞若鄉建成四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讓當地幼兒“有學上、上好學”。 深秋時節,白馬雪山山麓楓葉正紅,德欽縣拖頂鄉中心幼兒園里一片朝氣蓬勃。今年9月,這所標準化幼兒園在滬滇合作資金幫助下正式落成,嶄新明亮的校舍,一應俱全的設施,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德欽縣位于橫斷山脈“三江并流”腹地,長期以來,受限于自然環境閉塞、地方財力有限等因素,鄉級中心幼兒園的標準化建設一直得不到實質性解決。2020年,滬滇雙方緊密合作,投入幫扶資金,在云嶺鄉、佛山鄉、拖頂鄉、霞若鄉建成四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讓當地幼兒“有學上、上好學”。 把脈縣情,抓準痛點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上海援滇干部在調研中發現,由于德欽縣地處偏僻、經濟欠發達、財政自給率低,導致部分教學機構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教學質量都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著很大差距,尤其是德欽縣云嶺鄉、佛山鄉、拖頂鄉、霞若鄉4所中心幼兒園校舍沿用過去小學辦學點的校舍,辦學條件達不到現行幼兒園辦學要求標準,滿足不了當地百姓的需要,致使四個鄉的許多幼兒“入園難、不入園”。 “當地需求”就是“上海追求”。基于以上情況,援滇干部和當地相關部門一起,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將四所中心幼兒園的標準化建設項目列入上海對德欽的教育幫扶項目之中。 多措并舉,搭好支點 做好項目計劃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采取科學管理辦法,搭好工作管理支點,確保項目按時落地、優質完工、造福百姓。 首先是重前期調研,確保項目“能落地”。德欽全縣將近80%的土地面積位于開發紅線之內,為了確保有地可建,援滇干部和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多次看實地、查規劃、問情況。在得到當地土地規劃部門的確認后,才放心地將項目納入年度計劃。 其次是重中期管理,確保項目“落得好”。德欽縣教體局成立專項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局長、紀檢書記擔任副組長,局財務基建股負責人以及四所中心幼兒園園長擔任成員。重點狠抓三個環節。一是嚴管資金。嚴格執行《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云南省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做到專款專用,專項列支,實行報賬制管理,管好、用活資金;二是狠抓進度。實行“目標倒逼、責任倒逼、時間倒逼”機制,做到“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按質、按量、按期完成項目;三是做細臺賬。及時收集各類票據,確保按時、按質完成數據審核上報工作。與項目進程同步建立臺賬資料,實時歸檔整理。 再次全過程跟蹤,確保項目“落得干凈”。成立項目督查組,每月督查一次,及時發現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整改意見。嚴肅工作紀律和財經紀律的督查,確保“項目建好、干部不倒”。 用心用情,照亮起點 四所校舍在今年3月開工,9月使用,做到了“當年開工、當年完工、當年使用”,讓幫扶資金在最短時間內發揮了作用。 四所校舍整體上風格現代、功能完善,同時在細節的安排上,又巧妙地納入了兒童視角、地方特色、安全元素。比如,每個轉角都包上了軟塑、每塊地板都鋪上了軟膠、每個角落還繪制了各種卡通動物。這些和園長、教師們的群策群力密不可分。 “新校舍的落成,讓孩子們有了更安全健康、條件齊備的學習、娛樂場所,孩子們更加喜愛上學了。”望著孩子們一張張笑臉,拖頂鄉幼兒園園長旺堆難掩內心的喜悅。 “教育,一個都不能少。”上海援滇干部堅持做好教育扶貧,改善當地教育條件。他們的努力,為邊遠地區的貧困兒童照亮了夢想的起點,點燃了希望之燈。 (來源:上海嘉定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