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心聲 郭崇先委員提出加強迪慶州文物保護,促進文化保護事業健康發展。他建議,州委州政府結合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契機,完善我州文物保護規劃,完善縣鄉村三級文物保護機構,加強場所、場館建設。建設一支專業能力強,又能吃苦耐勞的文物隊伍。增加文物保護經費,讓文物保護點及時得到保護,鼓勵個人、社會等參與進來。搶抓機遇、申報項目,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支持,以文化項目建設促進文物保護,推動文物保護與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發揮文物在我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馬國忠委員:建議政協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工作主線,廣泛開展調研,提出建議,推動迪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工作。全州上下要形成合力,凝聚共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持續把全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向前進。 仁青江初委員:建議下一步在開展政協調研過程中,圍繞推進依法治州、文化旅游、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展開調研,提出建議,促進州委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馬彥龍委員:迪慶作為我國重要的西南安全屏障,生態極為敏感脆弱,建議一要進一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要研究并提出保護修復治理的系統方案和工作舉措,加強生態保護力度。特別是針對金沙江、瀾滄江流域生態植被差的實際,積極爭取項目,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三要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積極向上爭取補償資金,提高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機制。 余永紅委員:作為政協委員,下一步要按照王以志書記講話精神,履行好政協委員的職責,積極為新時代新迪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建議:一是要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 四件大事,找準切入點,結合迪慶實際和工作重點,積極展開專題調研,發揮好參政議政的積極作用。二要把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會議等機遇,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三是希望政協委員、各級各部門更加關心關注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共建美麗迪慶。 那卡委員:建議一是增設停車場,改善古城停車難問題。二是重視人才,特別是剛畢業大學生,在人才招聘上希望不要限制戶籍,讓本地人才留在家鄉,為家鄉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智慧。 陳光芬委員:建議一是增強基層服務意識,提高基層服務水平。二是注重人才培養,支持人才創業,特別是返鄉人員及女性,希望能幫助其提高創業能力,進一步搭建平臺幫助其創業。 楊金坤委員:建議完善大型批發市場,既可以便于外面的采購商進入我們本地采購農特產品,解決農民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也方便引進外面的食材貨品等。 楊均榮委員:建議一是定期表彰企業捐款。二是定期組織政府和企業溝通交流,密切政府與企業的聯系,支持和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豐德新委員: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指引下,霞若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人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建議加快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解決安置點貧困群眾種地較遠,道路交通設施較差,收割季節機器用電存在問題等。 安翁丹增·益西:藏醫藥是藏文化的瑰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為解決慢性病、高原病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護藏醫藥,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希望今后政協可以加強藏醫藥文化的調研,讓其在推動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中發揮作用。同時呼吁加強民族文化教育,加強民族語言文字的傳承,建議從娃娃抓起,讓民族文化從小在孩子們心中扎根。 來自德欽縣燕門鄉的斯南取初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后,認為報告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相當令人振奮。她說:“報告總的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2020年和‘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從脫貧攻堅取得新勝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跨越,生態文明建設得到新推進等方面講述了過去取得的成績。第二部分從報告中闡述‘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分八個方面詳細地對未來進行了規劃。最后第三部分對2021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整個報告、實事求是,切合實際,是一個增強信心、凝聚共識的好報告。” 來自維西縣醫療保障局的李春梅代表說:“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切實感受到了精準扶貧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全州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人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也真切覺得民生保障給每個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孫建軍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認真總結了‘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和2020年的總體工作,通篇務實,數據清晰,査擺問題切實,同時也為我們做好2021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內的工作定下了總基調,明確了總任務,提出了總要求,是我們行動的總綱領。《報告》切合迪慶實際,對迪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將努力發揮好作用,依法行使代表的各項職權,認真聆聽和審議工作報告,結合建塘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昐,積極提出議案建議,履好職盡好責。” 斯那品楚代表:《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充實,思路清晰,亮點頻現,振奮人心。燕門鄉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鄉鎮,呈現出發展邊緣化,生態脆弱化等特點,下一步將緊密結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全力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以“多元共融 仁和茨中”為目標,力爭樹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標桿,同時也將繼續加強生態保護,為加快推進全州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云南省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貢獻燕門力量。 作者:和泰君 和麗瑤 洛桑央宗 魯茸追瑪 馬建軍 央金拉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