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不要,香格里拉市五境鄉倉覺村村民農布雖然是個殘疾人,但他憑著一腔熱誠,用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帶領鄉親們擺脫了貧困,被評選為“云南省自強模范”。他的事跡被中國殘聯雜志《三月風》等媒體報道,也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向幸福出發”欄目,近期又成功入圍中國殘聯舉行的全國“奮斗有我,殘疾人脫貧故事圖片展”評選活動。 出生在五境鄉倉覺村的農布有一段不幸的身世與經歷,他的父親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導致右腿行動不便,家里的所有農活都壓在母親身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農布很小就開始幫助母親分擔家里的農活,也養成了堅強的意志。長大后,頭腦靈活的農布開始嘗試做生意,漸漸有了積蓄。201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他的右腿,他的母親不堪打擊,整日以淚洗面,最終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他的生活陷入了黑暗。 在殘疾人康復中心里,農布認識了州內幾位殘疾人創業者,他們的創業故事深深打動了農布。自那以后,農布不再消沉,他決定回歸大山創業,重新開始。 五境鄉倉覺村人口稀疏,一直以來,人們都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靠種植青稞、小麥、中藥材,養殖山羊、牦牛謀生。農布18歲時曾在父親的指導下養過一批羊,三四年時間就發展到40多只。望著父親蹣跚的背影和自己缺失的右腿,農布暗下決心:母親已經不在了,為了父親,我要重新振作起來。養羊是我的老本行,只要我不放棄,就一定能過上比之前更幸福的生活。 創業初期,農布用多年的積蓄購買了一批羊崽,又過上了熟悉的放牧生活。有了之前的養殖經驗,農布的黑山羊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收入一天比一天多,他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就想著找個幫手。 那段時間正趕上村里識別精準扶貧戶,倉覺村有101個殘疾人,占全鄉殘疾人口的一半,脫貧任務很重?!氨辉u為建檔立卡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外在的幫扶只能解一時之憂,不能伴隨大家一輩子,只有自己有了脫貧的底氣,日子才會越過越好?!鞭r布不定期召集村里的殘疾人開會,他給大伙講創業的夢想,講產業投資規劃,希望帶領大家靠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梆B殖黑山羊投資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最適合我們殘疾人,我和你們說這些就是想讓你們多掙錢?!鞭r布一針見血地說。 農布的誠意點燃了渴望脫貧的殘疾村民的激情,他們紛紛加入養殖黑山羊的行列中來。后來,在州殘聯、香格里拉市畜牧局、中國銀行、香格里拉渝農商村鎮銀行等多家單位企業的幫助下 ,香格里拉市翁布煊堅黑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農布成了領頭人,開始有組織地帶動當地殘疾村民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 合作社成立以來,黑山羊數量從最初的450只發展到現在的2500多只,養殖場從1個發展到7個(香格里拉市5個、維西縣1個、德欽縣1個),已建圈舍3500平方米,飼料草地面積60公頃,受幫扶的殘疾戶發展到28戶。2015年5月,合作社被評為省級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 2018年8月,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五境鄉人民政府將30萬元項目滾動資金注入到合作社里,以“合作社+精準扶貧戶+非精準扶貧戶”的模式帶動農戶增收。合作社向農戶提供種羊,并與農戶簽訂保底回收協議,按照市場價(當市場價低于保護價時,按保護價回收)回收農戶養殖的山羊,帶動農戶增收。在農布的帶領下,合作社已初成規模,農戶單靠養殖黑山羊一項就可增收3萬元左右。 在農布幫扶的殘疾人中,有肢殘者、聽障者,還有精神障礙者。他們的勞動能力有限,人均受教育程度不到小學四年級,甚至不具備用普通話的溝通的能力,就是想外出打工也很難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以農布為領頭人的合作社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穩定增收的機會和平臺,也有力推動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目標的實現。該合作社先后被省、州、市殘聯評為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殘疾人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農布本人也多次獲得州市級“殘疾人先進個人”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