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政府繼續將“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及‘雙百’工程”列為10件惠民實事,在省民族宗教委的關心指導下,迪慶州民族宗教委積極組織、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雙百”工程(即民族文化“百名人才、百項精品”工程),促進迪慶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我州文化惠民成果豐碩。 據悉,迪慶州2020年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雙百”工程總投入資金311萬元共實施項目14個,其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項目11個,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3個。項目覆蓋全州三個縣(市)的藏族、傈僳族、納西族、漢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普米族、怒族、獨龍族等11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涉及民族文物、建筑、服飾、音樂、舞蹈、戲劇、傳統工藝、體育、節慶等多種文化類型。通過實施這批項目,涉及各族群眾滿意度均超過95%,達到并超過了預期目標,進一步豐富了迪慶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體表現為: 一是廣泛開展民族文化活動,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實施編創民族音樂劇《迪慶一家親》、《陽光下的家園-尼西》藏族傳統文化記錄、云嶺鄉永支小品隊發展傳承、奔子欄鎮原生態土漆加工技藝傳承培訓等項目,期間,舉辦民族文藝演出活動8次,文化宣傳活動15次,組織202人參加演出,觀眾人數超過9000人次,充分展示了迪慶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把迪慶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體之中,有力增進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耀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是收集整理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族文化交融創新。收集整理了尼西地理地貌、建筑、服飾、飲食、歌舞、工藝品、土特產品、婚俗等民族傳統文化,茶馬古道記憶物,傈僳族傳統歌曲、創世史詩,熱巴舞、禪都舞、弦子舞、納西族歌舞,德欽縣民間歌謠、贊頌詞、民間傳說、人文風情等民族文化內容;編撰了《陽光下的家園—尼西》《云南肯公聰奔茶馬古道文化博物館藏品圖冊》等圖書;制作了《絨巴祥倡》《迪慶一家親》等影像作品,把保護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傳承建設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結合起來,推動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 三是加大民族文化傳承培訓,促進民族文化持續發展。全年舉辦了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培訓19期,共208天,培訓了227人次;傳承授藝4類民族文化,培養了傳承對象50人。內容包括尼西傳統鍋莊、祥倡(情舞),彝族漆器服飾制作,彝族畢摩文化,傳統原生態土漆加工技藝,建塘鍋莊,熱巴服飾及道具制作,小品演出技巧等傳習培訓,培訓對象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及部分民族文化傳承人,著力培養了一批年輕化的民族文化接班人隊伍,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和建蕓 周海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