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洛桑央宗 何帝龍 張斌)春節在很多年輕人眼中似乎越來越沒有“味道”了,但今年,來自迪慶三縣(市)的三個年輕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這個年過得“有滋有味”,也把他們的年味送給了更多的人。 初姆:用心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這個春節,德欽縣羊拉鄉茂頂村瑪木頂村民小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殘疾人收到了一份禮物——毛毯和誘蜂蠟。為他們送去這些東西的是來自迪慶州社會工作孵化服務中心梅里社工的初姆。 “晚上天冷,多蓋些被子。”初姆為老人們一一送上毛毯,并關切地詢問了老人的生活情況,讓村里的老人都從心底里感到溫暖。 初姆是從這個村走出去的姑娘,一直很關心家鄉的一切,尤其是村里老人的需求。初姆告訴記者:“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好,但村里的老人卻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新的生活,在送出這些禮物之前,我也走訪了村里很多住戶,了解了他們的需求,所以購買了御寒用的毛毯和用于養蜂產業發展的誘蜂臘。”初姆說。 社工在迪慶是一個新興的職業,初姆在這個職業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社會工作是助人自助的行業,幫助的是最基層、最需要幫助的每一個平凡人,這一切都讓我感到開心。”初姆說,她會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堅持并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工作者,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次服務。 知詩春批:努力推廣黑陶文化 知詩春批,說起這個名字你也許不太熟悉,不過說起在小視頻平臺上推廣尼西黑陶的尼西小伙子你應該就不陌生了,就在今年的大年初一他還在云南新聞聯播上向全省人民介紹了自己家鄉的春節文化和發展變化。 知詩春批在15歲時就因家庭原因輟學,回家后農活一干就是4年。19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短視頻平臺,于是便嘗試著用短視頻向廣大網友介紹自己的家鄉。經過幾年的努力,知詩春批的作品在小視頻平臺上的關注量越來越高。借助網絡人氣,知詩春批開始推廣黑陶文化,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他的視頻慕名前來體驗并購買黑陶,他為家鄉的旅游業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也通過短視頻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一開始拍攝短視頻只是出于好奇,沒想到黑陶讓那么多人喜歡,之后我就更加專心、更加投入地去做短視頻,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通過我了解尼西,了解黑陶,了解香格里拉。”知詩春批說。 如今,知詩春批貸款在自己的家鄉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滿村開設了一家尼西黑陶文化體驗店。“在短視頻平臺走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抓住這個機會,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地去推廣黑陶文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推廣家鄉文化的行列,讓我們一起為世界的香格里拉出一份力!”知詩春批對未來充滿希望。 南珠澤仁:為群眾義務書寫春聯 寫春聯、貼春聯是我國春節的傳統習俗,也是辭舊迎新過大年的一種象征。每年春節,一副副飽含著濃濃年味和美好祝福的春聯,映襯出濃濃的節日氣氛。近年來,迪慶州出現了很多春節期間義務寫春聯的人,他們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服務大眾。 藏文書法是世界各類書法中較為悠久的書法之一,手法多樣,頗具藝術美感,藏文春聯一直受到藏族群眾的追捧。南珠澤仁來自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學藏文出身的他大學四年期間練就了一手好字,這些年春節期間,他一直發揮自己的專長,為村民們義務寫春聯。 南珠澤仁告訴記者,2018年大學畢業后,他到迪慶州文化館工作,當時,館里每年都有“送文化下鄉”活動,南珠澤仁承擔藏文對聯書寫工作,他仔細搜集整理藏文中的吉祥語和祝福語,將其書寫在春聯上,通過文化館送到群眾家里,受到了大家的喜愛。“除了藏族同胞外,其他兄弟民族也越來越喜歡藏文春聯。”南珠澤仁高興地說。 今年,南珠澤仁除夕前夜回到塔城,將他早已書寫好的對聯送給了鄰里鄉親。“大家喜歡我的書法是對我的認可,我也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祝福通過這樣的方式送給大家。”南珠澤仁說,“書法、春聯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大家都能買到印刷好的春聯,但我覺得親筆書寫的春聯更能承載人們心中真切的祝愿,同時也能更好地傳承、推廣書法文化。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