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欽縣霞若鄉珠巴洛河畔,余金澤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接受過他幫助的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一個好人。 余金澤,男,傈僳族,1968年10月出生,曾擔任霞若鄉奪松村俄斯布頂村民小組組長近20年;霞若鄉奪松村村委會主任2屆;現任奪松村霞赤通合作社董事長,也是政協迪慶州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余金澤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廣大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助貧助學暖人心 自1990年擔任霞若鄉奪松村俄斯布頂村民小組長以來,余金澤始終把鄉親們的冷暖掛在心上。過去,受自然條件、基礎設施、思想觀念制約,當地村民每年只種植一季玉米,其余時間田地都處于閑置狀態,導致有的村民難以吃飽飯。見此情況,余金澤發動村民在收完玉米后繼續栽種小麥,提高農作物產量。可惜受傳統種植方式制約,小麥的產量并不理想。余金澤又到鄉、縣農業部門爭取薄膜等物資,邀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種植培訓,該組的糧食產量提高了一倍多,村民實現了自給自足。另外,余金澤還帶領村民發展牛、雞、豬等養殖產業,爭取產業扶持資金,為當地群眾發展養殖產業提供了保障。其間,他還積極與村、鄉各級匯報溝通,每年為當地貧困戶和特困戶爭取5000斤大米,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每當有人生病,余金澤也會自掏腰包,克服一切困難,送病人去醫院醫治。 “沒有他的無私幫助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要向他學習,力所能及去幫助更多的學生,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曾受余金澤資助完成學業的保金茸、李三咪說。 余金澤每年資助的學生達170多人,資助金額超過10萬元。 夯實基礎惠民生 2004年,余金澤當選為德欽縣霞若鄉奪松村村委會主任。他總說,村委會是一個村的核心力量,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村委會的能力與整個村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要充分發揮作用,為人民服務。在村委工作的6年時間里,余金澤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只要群眾需要他,他一定召之即來,從不推諉懈怠。他帶領大家修路、修橋、修水壩,夯實發展基礎。余金澤積極向掛包部門爭取12萬元資金,修通了從月仁村史羅果村民小組到奪松村的路,為村民解決了出行難題。了解到村民存在飲水難問題后,余金澤又積極與水務部門取得聯系,爭取項目。如今,家里戶戶通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飲水困難問題。 帶領百姓脫貧致富 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雖然村民的日子日漸向好,但離脫貧還有很大距離。余金澤經過多方調研,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經驗,在2015年成立了奪松村霞赤通合作社,積極帶領村民發展牦牛、蜜蜂養殖和中藥材種植產業。全村278戶村民都加入合作社,其中包括240戶貧困戶。 經過幾年的摸索,奪松村的養蜂合作社逐漸紅火起來。合作社組織開展業務培訓,為蜂農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養蜂技術的平臺;采用蜜蜂養殖、蜂蜜加工及合作社電商營銷的模式,把合作社的蜂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銷,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社員收入;采用集體決議、統一管理、分點逐級承管的方式,生產無公害、無農藥殘留、符合國家標準綠色生態蜂蜜產品。自從發展起了產業,奪松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400元提高到3000元,實現了“月月有收入,家家有分紅”良好態勢。2019年,該村和德欽縣一道脫貧出列。 多年來,余金澤同來自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政協委員本著“我為脫貧攻堅獻一策”“幫助貧困戶辦一件實事”的工作理念,進村入戶助推脫貧攻堅行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廣大貧困群眾充分感受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下一步,他將繼續密切聯系困難群眾,及時了解和反映貧困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為雪域迪慶這片熱土更快邁步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