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司法局拖頂鄉司法所所長龍新文,是一名基層普法者。作為全國模范司法所長,他的故事在州里召開的一場大會上被講述。如果不來參加這次會議,龍新文很有可能還在拖頂鄉的普法路上奔波著。 “掃街式”普法 2014年11月,在德欽縣拖頂鄉左力村任黨總支書記的龍新文調任拖頂鄉司法所任所長,他利用自己會講漢語、藏語、傈僳語的優勢,用不同民族語言與村民溝通交流,進行普法宣傳。面對學齡前兒童和老年人,他用藏語和傈僳語交流,面對中青年和外來人員,他用漢語溝通,到了田間地頭,又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普法。 龍新文的普法工作在全鄉慢慢鋪開,他經常會接到村民們各種法律問題的咨詢,他總能用最通俗的語言幫村民解答。 久而久之,在龍新文的引導下,村民們遇到煩心事、揪心事時總會想到他,也慢慢學會了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習慣。 化解不凡的“瑣事” 基層普法看似平凡瑣事,龍新文總把它當成大事,急人所急。 有一天,臨近下班時,一位四川口音的男子到司法所求助。據了解,該男子到拖頂鄉某村做上門女婿,因家庭矛盾與家人發生爭執,險些持刀相向。聽說龍新文從事普法工作后,該男子找到他幫助調解家庭糾紛。當晚,擔心男子獨自回家后再次引發沖突,龍新文顧不上吃晚飯,趕到男子家中。說明來意后,龍新文與男子的岳父、小舅子促膝長談,講情講法。經過2個多小時的反復調解、耐心勸說,一家人重歸于好。 這樣的事兒在龍新文的日常工作中數不勝數,讓村民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安全感,對龍新文更加認可。 為管控不穩定因素,開展好社區矯正工作,龍新文向鄉政府申請了一片綠化區,讓社區矯正對象包干照料,參加義務植樹。通過植樹,每位社區矯正對象在勞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讓他們融入社會的第一步。”龍新文說。 舍小家顧大家 龍新文的家在拖頂司法所對面,過索道橋后只有400米距離,可多年來,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龍新文照顧家庭的時間有限。 2018年11月12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洪峰過境迪慶,金沙江沿線各鄉鎮告急。在鄉鎮黨委政府部署下,龍新文帶隊到拖頂鄉洛玉村最危險的堆拉小組開展宣傳動員,組織村民疏散。 龍新文想起位于拖頂老索道橋旁的家,他拿出手機向妻子詢問情況,可通訊信號中斷。心急如焚的龍新文預感到家可能保不住了,可眼前的洪災容不得他分心,他選擇駐守在現場,勸導群眾搬離。轉移安置完村民,龍新文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而是徒步7小時,回到了一片狼藉的拖頂鄉政府匯報情況,之后回到拖頂鄉司法所,確認司法所4名矯正人員平安后,才決定回家看看。此時,他家所處的位置已是一片淤泥。 2018年底,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司法工作者,龍新文被評為“云南省司法系統優秀人民調解員”“全國模范司法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