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開雙腳沿著山路走向學校、坐汽車奔向香格里拉、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到北京……腳下的路在變,李金蓮為群眾服務的初心卻從未變過。 李金蓮是迪慶州中級人民法院書記員,全國人大代表,1992年出生于維西縣攀天閣鄉新樂村。山川阻隔,交通閉塞。連綿不絕的橫斷山阻隔了當地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 家鄉如何更好發展,鄉親如何過上富裕的生活一直是李金蓮關心的問題。2016年大學畢業后,她放棄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帶頭學習規范化中藥材種植,并發揮自己懂民族語言的優勢,動員、鼓勵大家改變傳統種植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村民積極響應。如今,中藥材已成為很多村組重要的脫貧致富產業。 2018年,李金蓮成為全國人大代表,這一身份對于她來說是“光環”,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第一次到北京開全國兩會,李金蓮在會議上建議,希望家鄉高山村寨都能有通向外界的硬化道路。當年年底,李金蓮家所在的攀天閣鄉新樂村就來了修路的隊伍。第二年,一條硬化道路從山腳修到了山頂,公路綿延,一直連通到北京。 2019年,懷著對司法工作的向往,李金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迪慶州中級人民法院,成為一名書記員。次年4月,單位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金蓮調解工作室”,對此,她深感責任重大。工作中,她充分發揮優勢,與同事一起積極開展雙語調解,成功調解了農民工維權、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案件40多起。 一次,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一家冶金爐料公司因經營不善,拖欠了26名農民工工資共50多萬元。“金蓮調解室”速裁快審團隊到現場進行調解,在與雙方當事人溝通過程中了解到,由于長時間拖欠工資,農民工的正常生活已受到嚴重影響,有的人交不起孩子的上學費用,有的甚至連日常生活開支都成了問題。由于對公司喪失信任,農民工對調解工作十分不配合。對此,李金蓮和同事一起耐心地安撫農民工情緒,給他們分析利弊得失,并解釋了調解的初衷。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公司同意分兩期付清全部欠款,調解協議達成后,農民工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如今,“金蓮調解室”的成員中有漢族、藏族、納西族、彝族等多個民族,大家積極發揮雙語優勢,努力為迪慶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做著貢獻。 多年腳踏實地的奉獻,也讓這個90后傈傈族姑娘收獲了榮譽,榮獲了“迪慶州第三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迪慶州扶貧先進工作者”“2020年度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調解能手”“云南好人”等榮譽。 不忘來路,才能看清前路。李金蓮深知維護和諧穩定的重要性,也深知身穿法院制服就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不負人民的重托。“唯有牢記為民初心,踐行使命擔當,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代言人’。”李金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