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楊洪程)一路艱辛付出,一路足跡閃光。從事司法行政工作10年來,他以“實干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為座右銘,在“司法為民,為民司法”的征程上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被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評為“十佳優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他就是維西縣司法局保和鎮司法所原所長、保和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李金漢。
我是一顆螺絲釘 “我為能成為司法行政部門中的一顆螺絲釘而感到自豪。既然是螺絲釘,就要靠實干、靠落實來發揮作用。”李金漢這樣定位自己的工作。 李金漢擔任保和鎮司法所所長、保和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之初,保和鎮人民調解工作存在隊伍不穩定、文化程度較低、年齡普遍偏高、工作方法陳舊、社會知曉率低等問題,人民調解的職能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在該鎮因土地、房屋拆遷等引發的各種矛盾糾紛較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從到保和鎮工作那天起,李金漢每天都在處理糾紛和人民調解的第一線,用同事們的話說就是:“李金漢每天都在火上烤!”然而,“火上烤”這樣的困難不僅沒有消磨李金漢的斗志,反而使他錘煉出“金剛不壞之身”和干事成事的能力。 不久前,白鶴山社區鄰里間積怨長達17年之久的土地糾紛案件在李金漢的調解下得到有效化解,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當天晚上,李金漢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每天都在調解這樣的‘小事’中度過,這些事關系到群眾根本利益,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我苦并快樂著。”2018年1月至今,李金漢參與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84件,其中,調處歷史遺留疑難糾紛38件。 努力做到“三有” 李金漢在維西縣司法系統教育整頓學習交流會上說:“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我的體會是努力做到‘三有’,即有信心、有愛心、有能力。”為做到“三有”,他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掌握政策武器和法律武器。遇見棘手問題時,他一邊上網查找資料,一邊請其他優秀的調解員傳授處理方法,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盡快成為人民調解工作的行家里手;為做到“三有”,李金漢帶著問題上門做工作,一次不成就去兩次、三次,自己做不通就求助當事人的親屬朋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為做到“三有”,李金漢多渠道了解人民調解工作在最基層的現狀和困難,多次征求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看法和意見,千方百計弄清楚新形勢下矛盾糾紛的發展和趨勢,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做足功課;為做到“三有”,李金漢邀請群眾旁聽調解過程,高度重視調解員培訓工作,建立健全調解組織,與自然資源局、住建、規劃、人社、林業站等部門建立了宅基地糾紛、相鄰權糾紛、勞動爭議、建設和土地糾紛等聯調機制,形成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調解組織的“全覆蓋”型調解網絡,提高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能力和矛盾糾紛處置化解能力,筑牢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 “這些年,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群眾從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找親戚朋友,到第一時間想到找司法,證明我們多年的工作沒有白做。今后,我將繼續堅守初心,創新調解工作方式方法,貼近群眾心,做實調解文,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李金漢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