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六軍團在香格里拉經過休整后,開始分兩路北上,其中紅六軍團經過香格里拉市格咱鄉山間小路,順利翻越了大小雪山,北上會師。他們不畏艱險,愛民如子的故事,如今還在格咱鄉格咱村、翁上村和翁水村百姓家里世代相傳。 今年95歲的格咱村古瓦組白追奶奶,說起小時候見過的紅軍,娓娓道來,她還領著記者到村外,指出了紅軍當年行走過的村道。當年,紅軍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諾西村翻山路過古瓦組,雖然路邊種植了青稞、蔓菁,但紅軍隊伍卻秋毫不犯。有一位年紀稍大的紅軍戰士因病犧牲在白追家的鐵匠鋪中,鄉親們含淚將他埋葬在河邊。白追說:“當年紅軍走過的泥濘小道現在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以前我們穿補丁衣服,現在可以天天穿新衣服。在紅軍精神的指引下,黨委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有47名紅軍指戰員曾住在翁上村魯茸七林的家里,鄉親們拿出青稞炒面,端出酥油茶,解決了紅軍吃住問題。魯茸七林的爺爺農布老人當時只有8歲左右,他清清楚楚地記得當時一位紅軍領導曾在他家休整療傷了三天,此后便跟隨大部隊進入了四川鄉城。據農布老人回憶,當年饑寒交迫的紅軍戰士,曾在翻越大小雪山時在馬糞里尋找青稞籽解決食物不足問題,還有一位紅軍排長、一位戰士因糧食短缺而餓死在了小雪山上。村子里的老人楊雙此里還回憶說,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兵匪一家,禍害百姓,而紅軍卻不同,非常和善,買賣東西還會給村民錢。當時,翁上村幾乎家家戶戶住滿了紅軍。紅軍隊伍在翁上村休整時,村里還發生過火災,紅軍戰士們立即幫村民們撲火,并將糧食、銀元等送給了受災村民,這些事跡村民至今不忘。 紅六軍團十六師的連長周益壽、通信員趙良,爬到大雪山半坡,昏倒在雪窩里。格咱鄉翁水村的章以從鄉城返回,在雪坡上聽到有人的哼叫聲,他取出糌粑面,讓他們拌雪水吃。兩位紅軍恢復體力后,跟隨章以回到了村子。后來,經過群眾的掩護,周益壽入贅當地的群眾家,趙良返回了老家。 格咱鄉人大主席孫雪松從去年開始就與鄉文化站同志一起,整理和找尋紅軍的故事。他說,這一路上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鄉里計劃在翁上村創建“紅軍村”,把當地打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在紅軍行走的道路上標識好紀念碑,要讓后代永遠牢記長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