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洛桑央宗)今年春節前,維西縣中路鄉拉嘎洛村村民蜂正仙回家過年了,去年一年,她在廣州打工,企業包吃包住,她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6000元。僅此一項收入,就可實現全家脫貧。她說:“多虧政府的幫助,我脫貧了。”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扶貧是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在迪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社會形態及自然氣候等原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內地、省內其他州市相比,差距大、困難多、脫貧攻堅任務重。迪慶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切實把脫貧攻堅任務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該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更是從困難群體入手、從薄弱短板發力、從最需要的地方用勁,始終把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壓艙石”,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促進貧困勞動者多渠道多層次多工種就業,端穩就業“飯碗”。 通堵點 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 我州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群眾生產、生活、生存條件比較艱苦,相較于內地,貧困程度較深、致貧原因復雜、脫貧難度更大。州人社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從解決思想、觀念、認識入手,破除語言、環境、技能障礙,圍繞“戶戶就業有門路、人人就業有收入、月月收入有保障”目標,制定“就業崗位開發、就業技能培訓、轉移輸出就業”的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幫扶措施,在抓培訓、提技能、促就業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增加了就業渠道。 疏痛點 向最薄弱的短板發力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州人社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不斷開展精準化、精細化、個性化培訓,確保有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者有一技之長。同時通過開展有效的創業服務,讓創業帶動就業,從而實現良性發展。圍繞對有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100%開展培訓、100%提供就業崗位、50%轉移就業”的目標要求,州人社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從解決項目、資金、培訓入手,加強技能培訓、強化政策扶持、提供資金保障,組織專家團隊為涉藏地區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方案設計、融資服務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對有創業愿望的人提供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資金支持和創業培訓。“十三五”期間,我州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15.36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6.89萬人次;幫助32202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全州累計扶持4749人(戶),發放扶持貸款52252萬元,帶動就業10307人,其中,“貸免扶補”共扶持3994人(戶),發放扶持貸款44561萬元,帶動就業8665人;創業擔保貸款扶持755人(戶),發放扶持貸款9981萬元,帶動就業1942人。 消盲點 往最需要的地方用勁 我州利用東西部勞務協作幫扶契機,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內生動力,多舉措組織州外、省內、省外的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據介紹,州人社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組織開展了轉移就業“百日行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千戶企業、萬個崗位進藏地”、巡回招聘、金秋招聘等活動,從提供就業崗位、就業信息、就業渠道入手,深化與上海對口幫扶的就業崗位、信息共享和發布機制,加大公益性崗位和鄉村公共服務崗開發力度,鼓勵企業托底安置藏族貧困勞動力,為吸納藏族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給予崗位補貼。在上海建立東西部勞務協作暨農民工服務工作站4個,期末實現農村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613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2012人。 直面脫貧攻堅這場大戰大考,州人社局就業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持續有力推進就業扶貧,為群眾鋪就了一條條增收致富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