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幫扶要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讓消費幫扶走深走實。
一是開展“幫扶”頂層設計規劃,統籌調動各方資源,做好引導、組織、對接、服務等工作,建立健全產品目錄體系、銷售標準體系、運營服務體系、社會動員體系、價格監管體系、宣傳推介體系等,動員社會各方力量,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才能做好消費幫扶,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二是各部門及廣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消費幫扶的重要意義,增強主動幫扶的意識,形成幫扶的自覺行動。繼續發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患難相扶的社會新風,做消費幫扶的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主動搭建供需橋梁,參與脫貧地區農產品公益宣傳;主動幫助生產企業紓困解難、拓寬銷售渠道;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帶頭購買幫扶村和農民群眾的農副產品,日常消費優先選擇當地特色產品及脫貧地區產品;工會等組織活動,優先采購扶貧產品,以實際行動幫助群眾持續增收。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幫扶,爭做消費幫扶的參與者、代言人。人人關注、支持、參與消費幫扶,并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消費幫扶信息資源,宣傳推介農特產品,共同推動形成“人人參與消費幫扶、人人支持消費幫扶、人人宣傳消費幫扶”的良好氛圍。
四是把消費幫扶與市場變化結合起來,尊重遵循市場規律,積極打造“消費”的生產端、流通端、銷售端,實現全產業鏈有效對接。有關部門要充分考慮產品特色、品質、數量、價格等,引導協助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結構,生產出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在此過程中,脫貧群眾也要增強主動作為的意識,努力提高科技素質,努力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主動與市場對接、主動與幫扶部門銜接。同時,充分考慮干部職工購買預期和購買力,力求達到農民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正是干部職工所需要的產品,進而實現互利共贏,這也是消費幫扶能夠持續、長期推進的關鍵。只有將農民群眾的特色產品與城市居民“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的真實需求結合起來,建立起供需對接的良性循環,才能讓消費幫扶實現規范、有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