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人民日報》頭條刊發文章《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重要論述綜述》(點擊查看全文),文中提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云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和習近平總書記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所發表的重要講話: “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云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指出。 2020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縱向要到底,橫向要到邊。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要深入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要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 ![]() 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班洪村的佤族群眾身穿節日盛裝,敲響佤族木鼓(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8月26日,新華社發表長篇通訊《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強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紀實》(點擊查看全文),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其中提到了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班老鄉9個邊境村的10位老支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佤族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情況,表達了世世代代跟著共產黨走、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的堅定決心。 “脫貧是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們要繼續抓好鄉村振興、興邊富民”。2021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老支書們的回信中,勉勵他們引領鄉親們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民族工作事關全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始終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民族地區著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補齊民生短板,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各族兒女團結一心 記者 孫曉云 攝 云南有2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3,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加強民族團結,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事關云南發展穩定大局。云南知重負重、謀定思路、奮起直追,加快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寧洱民族團結誓詞碑 記者 陳飛 攝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堅持用發展的思路謀劃民族工作,用發展的辦法促進民族團結,用發展的成果鞏固民族關系,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融入全省發展大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云南省委、省政府堅守“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堅持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作為工作主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通過創造性、創新性地開展工作,高質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用生動實踐向黨中央、向習近平總書記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成績單! 獨龍江畔 云南日報資料圖 2016年至2020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區教育、就業、衛生、養老、救助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力幫扶民族脫貧攻堅,實施三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建設工程,助推各族群眾全部脫貧,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和脫貧攻堅“雙融合、雙促進”。 云南民族群眾高鐵首發乘車代表團 記者 楊崢 攝 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全省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有48個縣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區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郵、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絡寬帶全覆蓋、無電人口通電問題全部解決…… 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托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記者 李秋明 攝 從獨龍江的深處,到西雙版納雨林的竹樓;從昭通大山包的草原,到玉龍雪山下的瀘沽湖。巍巍高山,見證著云嶺大地的滄桑巨變;滾滾江河,訴說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動人故事。 ?實施三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建設工程 ?打造了36個示范縣、264個示范鄉鎮、3711個示范村 ?助推各族群眾全部脫貧、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 ?實現示范區建設和脫貧攻堅“雙融合、雙促進”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 ?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 ?8個民族自治州有48個縣通高速公路 ?民族地區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郵、通硬化路 ?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絡、寬帶全覆蓋 ?“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任務全部完成,“20條底線”全部達標 ?高校研究生階段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由2016年的3769人增長至2020年的7538人 ?2020年,全省全年新增轉移就業165.53萬人,其中“直過民族”15.62萬人 ?創建普通話示范村701個 ?完成7752所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達標工作 ?完成9.96萬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不通國家通用語言勞動力培訓 ?民族地區實現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全覆蓋 ?民族地區平均每年有206.71萬名困難群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94.09萬人次 ?民族地區建設城市公辦養老機構69家、農村敬老院334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84家 ?“直過民族”聚居區完成32.6萬人易地搬遷任務,民族地區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全部“清零” ?實施兩輪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878個沿邊行政村基本實現“五通八有三達到”任務目標 ?建設30個“基礎牢、產業旺、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邊境小康示范村 ?實施1021項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雙百”工程項目 ?創建102所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示范學校 ?建設85個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29個少數民族特色鄉鎮、780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舉辦了11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1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2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5屆“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 ?共扶持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項目709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110個、民族文化“百項精品”項目102個、民族文化“百名人才”100人 ?建設了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數據庫、云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資源庫等一批民族文化資源數據庫 ?全省共創建9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市)、23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4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0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3000個單位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或示范單位 ?1065所學校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學校 ?39個集體和42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 ?50個集體和100名個人被表彰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 ?建設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研究中心)80個 ?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主題公園127個、現場教學點19個、示范基地11個、主題教育戍邊館6個、基層實踐站(講習所)3個 ?制定施行《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 ?編制實施《云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規劃(2016-2020年)》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扛牢責任,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 統籌:李向雄 策劃:李潔 文案:王胤 孫寅翔 胡津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