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一位“90后”的怒族姑娘,2014年10月起先后擔任白濟汛村黨總支書記助理、白濟汛鄉人民政府政辦秘書,2016年5月起擔任白濟汛村黨總支書記至今。 現在的維西縣白濟汛鄉白濟汛村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的腰包變鼓了。這位90后的“小李書記”已不再是群眾眼里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而是干部群眾夸贊的“領頭雁”。作為一名黨員,她用青春踐行了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她做到了支部規范化建設,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達到每位黨員同志;作為一名村干部,為了群眾脫貧致富,積極探索適合村組發展的產業項目,實實在在讓農民得到了收益。李曉丹被評為迪慶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17年7月起當選為維西縣黨代會代表。 李曉丹說:“2015年,在決戰脫貧攻堅、庫區移民矛盾突出的關鍵時刻,我受命擔任白濟汛村黨總支書記一職,這對于當時剛參加工作5個多月的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我和歷任6屆的老主任齊心協力帶領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從動態管理、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始,“5+2”“白+黑”是常態,遍訪貧困戶,解決通組公路、人畜飲水、村間道路硬化、產業扶貧、就業轉移,為庫區群眾調解糾紛、解惑答疑……在與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中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地落實。” 回憶起這幾年的工作經歷,李曉丹說:“記得在2017年,我們村最貧困、最偏遠的托八洛村民小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原本計劃種植100畝木香標準化育苗基地,但就在計劃種植的前一晚,小組長突然來電說群眾不種木香了,只愿種植傳統玉米。當時我就急哭了,種子和技術人員都聯系好了,那時天已經黑了,我連忙聯系村主任。年近六旬的村主任陪著我們連夜上山進組開展思想工作,成功說服群眾嘗試經濟作物種植。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村2019年木香育苗年收益超過58萬元。” “觀念一變天地寬”,現在的白濟汛村通了硬化路,各族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住上了安全穩固的住房,產業增收有望,有的群眾還開上了轎車。最近幾年,白濟汛完成了從貧困到脫貧,從舊貌到新顏的完美蛻變。而“90后”黨總支書記李曉丹用自己的青春芳華,在脫貧攻堅的征程中,帶領群眾繪就了白濟汛村的“致富圖”。 李曉丹說:“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珍惜和維護我們迪慶州當前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良好發展勢頭,狠抓加快發展不放松,狠抓社會穩定不放松,狠抓基層基礎不放松,狠抓干部隊伍建設不放松,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