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迪慶州始終堅持“講政治、重實效、顯特色、抓統籌”,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同改善民生,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提高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全州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堅持“五個第一”機制 高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 按照州委部署,全州各級黨組織充分運用“五個第一”機制,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各級黨委(黨組)第一時間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及最新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學習省委工作要求,確保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發揮“第一陣地”作用。各級各部門通過召開干部職工大會、支部黨員大會等形式,把上級要求轉化為基層的具體部署,確保各項工作節節推進。州委黨校對縣處級以上干部進行全覆蓋輪訓,縣委黨校對村“兩委”干部開展全面培訓,鄉鎮以“萬名黨員進黨校”為載體,抓好基層干部和廣大黨員輪訓工作。充分運用“第一課堂”。把村(社區)黨組織作為基層黨員群眾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第一課堂”,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宣講,讓基層黨員群眾更加深入了解黨的過去、現在、未來,引領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深入踐行“第一自覺”。督促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多渠道開展自學,確保黨員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能力上主動跟上新形勢、新要求。落實“第一維穩”機制。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深入結合起來,扛實維穩第一責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新形式載體 活學深學悟思想 “把舞臺、歷史資料、影視畫面結合起來,以更生動、更豐富的形式為我們上了一堂黨史課。”老黨員禹中玉說。 7月15日晚,我州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擁護核心·心向北京”全媒體主題黨日活動,活動以“主題微視頻+主題文藝節目”的形式呈現,全州4萬余名黨員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與活動,直播平臺點擊量達36萬余次。 多元化的學習形式,豐富的本土紅色資源,讓黨史學習教育熱潮迅速在全州蔓延開來。全州各級各部門充分利用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省級紅色示范線路”、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精心組織現場教學活動。 各級媒體充分發揮主流輿論陣地這樣,相繼開設了《黨史知識一日一學習》《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專欄,推送百年黨史故事以及地方黨史故事。全州196個村委會開展“頌歌獻給黨”線上線下活動。一支支少數民族語言宣講團走進農村、牧場開展雙語專題宣講。“紅色故事大家講”“紅土地之歌”演講比賽、“網上百年黨史答題”活動等讓紅色文化走進機關、學校、軍營、社區……《興盛番族》《金沙水拍云崖暖》等紀錄片講述了紅軍長征過迪慶播撒下紅色火種和新中國成立以來,迪慶各族兒女艱苦奮斗的生動實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 聚焦“急難愁盼” 為民服務辦實事 “多虧黨委政府為我們送來‘及時雨’,保住了我6年的心血。”由于年初干旱,德欽縣拖頂鄉大村村民和興華種植6年、價值20萬元的重樓奄奄一息。了解到旱情后,拖頂鄉黨委第一時間部署全鄉抗旱應急工作,向受災村發放各類膠管、糧食等救災物資,發動群眾生產自救,將旱災損失降到最低。 義務植樹、環境衛生整治、慰問困難群眾、解決民事糾紛、疫情防控、清河清湖清路……我州始終堅持從最困難群眾入手、從最突出問題抓起、從最現實利益出發,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內容,察民情、訪民意,著眼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截至今年9月,全州參與制定民生實施計劃的黨組織已有2066個,制定民生實事計劃5289件,完成4284件,完成率達81%;開列“為民辦實事”清單的黨員26714名,制定黨員為民辦實事清單共計29082件,完成24720件,完成率達85%。 堅定初心使命 凝心聚力開新局 黨員帶頭拆除違建、帶頭整治環境衛生、帶頭植樹造林、帶頭認崗認責……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聯合村達拉村民小組,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整治“五亂”,建設美麗鄉村,讓干凈、文明成為達拉村最靚麗的“底色”。 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建塘社區,上千名黨員走進小區、居民小組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美麗鄉村建設、反分裂反滲透斗爭宣講工作,發動居民為建設世界的“香格里拉”積聚能量。 全州各級各部門公職人員利用節假日回鄉探親機會,開展“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構建起黨委統籌抓總、組織牽頭動員、規劃服務指導、縣鄉分級負責、干部群眾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 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城區,全州廣大黨員正高舉旗幟、以身作則,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建設新時代新迪慶的實際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