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央金拉姆)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州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增收渠道不斷增多,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全州 7.41 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 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1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實現整州脫貧,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全州各族群眾與全國、全省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迪慶高原發生滄桑巨變。 從金沙江畔到梅里雪山腳下,從瀾滄江沿線到高原壩區,迪慶州到處呈現出山寨窩窩搬出來、荒山荒坡綠起來、電商旅游火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群眾生活好起來的新景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1年,面對脫貧人口多、防止返貧任務重,發展基礎弱、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多次召開州委常委會、州政府常務會議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相關工作。以“抓穩定防疫情固脫貧促團結”專項活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為抓手,防貧預警監測、“十四五”項目規劃、扶貧資產移交、東西協作對口支援、“一平臺”運行、“三機制”落地、易地扶貧搬遷后扶等重點工作任務有序推進。 接續奮斗,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 今年以來,我州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州、縣(市)抓落實,鄉村抓具體,四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制,全面壓實縣(市)主體責任和州級行業部門的責任,調整廳級領導掛聯鄉鎮和州級單位掛聯村(社區)力量,抓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輪換工作,做到摘帽不摘責任。始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保持到鄉到村各項惠民政策不變,及時足額兌現各項惠農強農補貼,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保障到位,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始終保持資金投入和幫扶力度不減,科學編制《迪慶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推進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和2021 年度項目計劃,爭取到位銜接資金11.83億元,東西協作項目資金1.7億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后扶等項目建設,做到摘帽不摘幫扶。始終保持定期督導和日常監管不放松,切實提升工作質量。派出工作組深入縣(市)、鄉(鎮)、村,對重點工作進行督導。開展派駐紀檢組日常監管、駐點調研、專項監督工作,堅決對向各項涉農惠農政策伸手情況零容忍,做到摘帽不摘監管。 全面發力,推動政策措施平穩過渡 我州堅持“新政策不出、老政策不變”的原則,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到鄉到村的各項惠民政策不變,在教育、醫療、住房、飲水方面未出臺新的政策文件前按原政策體系執行,及時足額兌現各項惠農強農補貼,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有力、保障到位。 項目建設方面,我州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類項目提供資金保障。截至今年 11 月 5 日,累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11.83億元,累計開工項目177 個;累計到位上海對口幫扶項目資金1.7億元,累計開工建設項目40個。 我州還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投入產業發展資金 2575.13 萬元和其他資金 2127.97 萬元建設扶貧車間 13個,集中安置點6502名脫貧勞動力中已有5183人實現轉移就業。同時,積極做好扶貧資產后續管理。根據中央、省、州關于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全州三縣(市)對 2016 年以來使用各級各類財政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對扶貧資產進行確權登記。 精準監測,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 守住防止規模性、區域性返貧底線,動態監測幫扶是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暢通預警途徑,規范監測程序,我州各縣(市)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做到對農戶潛在的致貧、返貧風險點早發現、早干預和早幫扶。截至今年12月10日,全州累計識別監測對象1970戶7004人,目前已消除風險1519戶5153人。 從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新迪慶建設邁入新征程。如今的迪慶州,廣袤田野美麗如畫,鄉村道路四通八達,特色產業生機盎然,農業產業逆勢突圍,發展潛能加快釋放……全州上下正在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