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維西縣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踐動力,引導黨員干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全力鞏固夯實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將維西縣建設為“三江并流”多樣性區域特色產品交易中心、滇西北山水田園風光景觀長廊、涉藏區域多元文化體驗地,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山水維西·幸福家園”,譜寫好中國夢的新時代新維西新篇章。 統籌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 近年來,維西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2020年實現了如期脫貧摘帽、與云南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如今的維西農村環境越來越生態宜居,百姓生活越來越美麗富裕。 “為奮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平安的新時代新維西,譜寫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維西篇章而努力奮斗!”奮進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維西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馬盛春發出號召,為開創維西鄉村振興新局面謀劃新藍圖。開啟新征程,維西縣將堅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平安的新時代新維西。 打好有效銜接“組合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維西縣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切實深化定點幫扶工作,推動幫扶關系不斷向深入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分層分類做好常態化幫扶工作,全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組合拳”。 筑牢防返貧底線屏障,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維西縣堅決守住“防止返貧”底線,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作為重點群體納入監測幫扶范圍,對全縣所有農村常住人口開展核查核實,動態監測家庭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用好“政府救助平臺”,要求縣、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全面熟悉平臺操作運行,持續做好群眾宣傳工作,全面提高“政府救助平臺”的知曉度、使用率。堅決筑牢“穩定脫貧”防線,推動落實好“三機制”,加強產業長期扶持培育,建立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揮好在脫貧攻堅期里培育的165個專業合作社作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支持村集體整合各類資源要素,通過組建集體公司或與龍頭企業合作等方式,建立公開透明的股份合作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堅持做實勞動力轉移這篇具有多重意義的文章,充分發揮維西縣建立起的“縣級勞務輸出平臺公司、鄉鎮勞務輸出中心、村級勞務輸出服務站、組級留守老幼關愛機制”四級勞務輸出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推動維西縣務工人員組織化、規模化轉移就業。持續抓好就業、產業、教育、消費等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各項幫扶政策和各方幫扶力量,鼓勵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實現就業、發展產業,增強內生動力。 圍繞關鍵要素,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全面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維西縣圍繞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編制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建設規劃》等重點規劃,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鄉村振興工作局面,強化規劃引領,用好規劃成果,促進鄉村建設。 下好現代農業“先手棋”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與帶動,只有產業振興了,農村才能“活”起來。維西縣立足地理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稟賦和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農業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場化”為發展方向,補齊鄉村產業發展短板,著力培育優勢特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該縣將按照“23451”的發展思路,以“五大園區”為載體,不斷豐富和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集聚效應,發揮園區內企業和合作社的組織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集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銷售、電商、品牌打造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拓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推進農村勞務輸出產業,助力全縣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 抓住兩個重點。一是重點做強做大主導產業,以全縣最具發展優勢的中藥材和畜禽兩個產業為主導,按照中藥材“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和畜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指引,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標準化水平,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保障供應鏈,統籌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中打造,使中藥材和畜禽逐漸成為全縣產值最高的鄉村主導產業。二是重點做優做精特色產業,在做大做強中藥材和畜禽兩個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按照“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小而美”的發展思路,做優木本油料產業,做精冰葡萄產業,做特糯山藥、蘭花、食用菌、小雜糧等產業,一方面注重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產業的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要求,為全縣康養旅游等大健康產業提供保障。 堅持三個方向。圍繞做強中藥材產業,做大畜禽產業,做優木本油料產業,做精冰葡萄產業,做特糯山藥、蘭花、食用菌、小雜糧產業等鄉村重點產業的思路,按照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提升產業附加值等要求,引導產業不斷朝著有機化、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突出四個環節。圍繞鄉村重點產業,按照鞏固產業發展成效、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的要求,突出抓好加工、倉儲、冷鏈物流和電商4個關鍵環節。 建設五個園區。依托全縣優勢特色產業布局,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支撐、多功能為方向、全產業鏈打造為目標,重點建設攀天閣鄉產業園區、康普鄉農產品加工園區、中路鄉產業園區、保永產業園區、塔城田園綜合體五大園區。通過建立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將更多的企業集聚到園區中來,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鼓勵更多合作社按照企業對農產品的需求和標準,組織群眾開展規模化種植和養殖,逐步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一種新型模式。依托全縣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等,以全域旅游開發為理念,結合各鄉鎮優勢特色,以“一鄉一特”為原則,分類施策,探索一種新型的以趣味鄉村、果園采摘、彩繪農業等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體驗、古村落觀光攝影體驗、民族村寨觀光體驗、少數民族文化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體驗式鄉村旅游產業模式。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維西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為目標,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以綠色農業為基、農耕文化為魂、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居為形的美麗鄉村建設。 堅持把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民生改善、和諧社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將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目標要求,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提高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維西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的決策部署,積極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維西縣農業產業正逐步向標準化、集約化邁進,加快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 “人才+”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維西縣緊緊抓住“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契機,整合各方力量,向全縣83個村(社區)全覆蓋選派服務人才,通過壓實選派單位、鄉鎮黨委、派出人才“三個責任”,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三張清單”,切實構建起“縣委組織部+人才+服務村”的聯動體系。選派人才發揮專業特長,通過“人才+”模式,助推服務村各項事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