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嶺山脈流入瀾滄江的小河流中,有一條常年清澈見底的小河,叫“安一河”,小河兩旁山谷中分布著8個自然村落,255戶885人,主要居民為傈僳族。這里是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攀天閣鄉安一村,迪慶州委老干部局結對幫扶點。 8年前,這里沒有硬化路,一顆針、一袋鹽等物資都要到15公里外的鄉政府駐地人背馬馱運進來。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的莊嚴承諾”。州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視脫貧工作,把職能工作與脫貧攻堅同研究、同部署、同督促,發力精準幫扶,擼起袖子加油干,掛鉤村如期脫貧摘帽,原先閉塞貧窮的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九曲回腸的通村通組硬化路在翠綠的山林間穿梭,回家的路不再顛簸,整潔的安居房,各色花草展現出傈僳山寨新的面貌,全覆蓋的網絡拉近了與外界溝通的距離。“我們村通了汽車,自來水接到家中,手機能上網,娃娃免費讀書還有營養餐,村醫上門看病,我們過上了好生活,趕上了好時代,感謝黨和政府!”83歲的村民哇咪動情地說。 黨建脫貧“雙促進” 掛鉤幫扶安一村以來,州委老干局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制定了駐村工作隊幫扶工作實施方案、掛鉤幫扶工作計劃、入戶遍訪工作實施方案、掛鉤工作計劃及經費預算等,逐項落實掛鉤幫扶政策,實時掌握幫扶動態,扎實做好精準幫扶工作。 同時,制定黨建與幫扶“雙建雙推”工作方案,與村里簽訂共建協議。局機關黨支部與幫扶村黨支部掛聯,協助5個農村黨支部開展規范化建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談巨變感黨恩”演講、捐資助學、表彰優秀黨員、組織聯誼等系列活動,激發農村黨組織活力,引導基層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駐村干部幫助村民理清思路,找準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路子,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 州委老干局每年投入黨建經費6萬余元,下派1名黨建幫扶指導員,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人員和經費保障。每年寒暑假,開展兩次捐資助學活動,2021年發動局機關黨員和該村5個支部黨員共捐款2萬多元,資助140多名在校學生。該局負責人和科級黨員干部在安一村共講黨課7場,開展黨員活動6場次,組織黨員學習15場次,黨員受教育270人次,協助村總支完成黨建規范化管理,整理農戶檔案90余盒。 如期脫貧摘帽 安全穩定是實施幫扶工程的堅強保障。州委老干局按照促穩定促團結促發展工作部署安排,落實維穩責任制。該局負責人掛包村,科級干部、駐村工作隊員掛包村民小組,層層落實責任,統籌脫貧攻堅、環境綜合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推動安一村經濟健康穩步發展,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強化道路交通安全勸導和管控工作,確保貧困家庭不因道路交通事故返貧。發揮生態護林員作用,開展用電、焚燒秸稈、帶火種進林、火災隱患的排查整治,控制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積極協助村“兩委”,開展信訪維穩排查和化解工作,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維護社會安定。宣講法律知識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導村民遵紀守法,先后舉行了“場壩會”“火塘會”“10戶聯席會”26場,900余人次參加學習。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州委老干局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做到在“既定時間、既定要求、既定標準”內,認真完成整改落實,確保全面達標。引導群眾大力發展養殖、中藥材種植,培育集體經濟,通過“農戶+公司”的合作方式,實現穩定增收。與住建部門聯合排查住房情況,監管項目資金使用及工程施工,確保達標驗收。開展義務教育宣傳教育,沒有出現因貧失學、輟學的學生,在校學生教育資助享受到位。全村農戶都接通了自來水。2019年,安一村及建檔立卡戶92戶全部達到退出標準,通過了州縣部門的脫貧考核驗收。2020年,通過了國家級脫貧驗收。目前,正有序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項目。 產業興旺 鄉村美麗 在結對幫扶過程中,州委老干部局配合協助村“兩委”,進村入戶開展“四美”創建工作,宣講“四美”創建政策和知識,幫助建檔立卡戶打掃衛生,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擺放室內物件,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全面動員村民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該局籌集經費,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50多人外出參觀考察,開闊眼界,學習“四美”創建經驗。經過多方努力,安一村形成了“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景觀,被鄉黨委政府評為“最美鄉村”稱號。 2020年以來,州委老干局積極協助安一村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并實時監控返貧動態,有序落實產業項目。工作組下沉到村里,一邊分析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一邊和村干部謀劃安排產業幫扶 ,引導農戶抓好農業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農業生產兩不誤。目前,安一村糯山藥、白蕓豆、木香、當歸、附子、桔梗、重樓、秦艽、魔芋、黨參等經濟作物和中藥材產業初具規模,牛、豬、雞、鴨、蜜蜂等養殖業蓬勃發展,農戶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