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政策好,讓我享受到這樣幸福的日子?!薄叭绻麤]有精準扶貧政策,我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感謝黨的政策!感謝人民政府!”“有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和幫助,我們有信心搞好產業,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p> 走進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隨處能聽到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感激之言,處處能感受到他們謀發展的氛圍。 近年來,小中甸鎮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州、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條主線,堅持責任落實不松勁、政策落實不斷檔、工作落實不懈怠,切實保障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截至2021年底,全鎮建檔立卡83戶332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3個貧困村于2018年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5年前的3.5%降為0%。2015年至2020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864元增長至14857.62元。 實現鄉村振興,強化黨建是關鍵。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小中甸鎮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把黨的建設貫穿鄉村振興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 強化思想政治建設。該鎮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以“五個第一”機制為抓手,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依托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及時跟進學習,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新思想、新理論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 強化干部隊伍建設。該鎮始終把選優配強領導班子作為服務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要途徑,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作為推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成立青年人才黨支部,選優配強村組班子,加強支部帶頭人隊伍建設,順利完成換屆工作,為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 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該鎮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2015年以來共優化黨組織34個,已實現村民小組黨支部全覆蓋,徹底消除黨員空白村??茖W設置村“兩委”,配齊配強“兩委”干部,聚焦老中青傳幫帶,厘清村“兩委”工作職責,實現交叉任職。扎實做好分析研判,推進支部書記小組長“一肩挑”,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有效減少村內矛盾內耗。截至目前,全鎮已實現50個農村支部書記、小組長“一肩挑”,占比100%。 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該鎮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肅開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情況的自查自糾;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和“一把手”末位表態等制度;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做到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從嚴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監督機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錢,杜絕管理上的隨意性;落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全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聚焦脫貧攻堅,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督查,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環境風清氣正。 實現鄉村振興,維護穩定是保障。該鎮高度重視維穩工作,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民族團結進步這條主線,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積極開展反分裂反滲透斗爭工作。一是強化宣傳教育。通過黨員培訓、感恩教育、包保宣傳等形式,向全鎮群眾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團結知識,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反分裂斗爭,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思想深入人心,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強化宗教事務管理。確保每個敏感時間節點安全平穩,定期走訪僧尼,完善“一僧一冊”,密切掌握教職人員思想動態,做到動態研判動態管理,持續開展宗教活動點以及露天宗教構造物違規經幡清理行動;連續3年組織全鎮黨員簽訂不信仰宗教承諾書,教育引導黨員樹牢“黨員姓黨”的理念;常態化開展村組干部任職資格聯審,優化帶頭人隊伍,堅決防止“村霸”、涉黑涉惡等不符合村干部條件的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堅決遏制黑惡勢力、宗教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三是強化人大監督作用,維護最廣大群眾的權益;全面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推進依法治鎮建設;深入開展“平安鄉鎮”創建工作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做到“有黑必掃、有惡必除、有亂必治、有傘必打”。 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目標,這也是立黨初心責任,更是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重要舉措。2021年,該鎮黨委政府推進春季行動、夏季行動及秋季行動,嚴格落實脫貧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重點開展“一平臺三機制四個全覆蓋”具體工作,進一步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實做好固脫貧促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 該鎮通過召集農戶培訓、進村入戶指導等方式,推動“云南省政府救助平臺”App安裝工作;開展“一對一”幫扶服務,確保低收入群眾享受到“平臺便利”和“政策紅利”。截至目前,該鎮排查出低收入人口123戶185人,安裝“云南省政府救助平臺”110戶110人,安裝率90%。 該鎮通過鎮、村、組、戶“四級”聯動,建立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實現早發現、早幫扶,動態清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結合小中甸高原壩區的特點和優勢,以“黨建扶貧雙推進”的方式,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注重短平快和中長期產業相結合,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亮點,強力推進產業幫扶、確保農戶增收。 走進該鎮和平村,廣袤的土地上彌漫著藥香。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思路打開了、理念變化了,農戶由原來的租地給公司,到主動爭取種植中藥材,實現增收致富。 和平村江給村民小組村民尼布說:“我們小組有58戶,每家都種了秦艽,公司幫我們回收,解除了我們的銷售后顧之憂?!?/p> 在脫貧攻堅戰中,該鎮涌現出了許多以發展傳統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為主的致富帶頭人。如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藥材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忠浩黨支部書記松建忠。在發展傳統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他積極主動承擔起帶動群眾致富的責任。在他的鼓勵引導幫助下,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2020年和平村中藥材育苗和種植基地增至800多畝,中藥材品種增至10多個。該鎮累計推廣種植中藥材1200余畝,并建成了省級“科技示范園”。 截至目前,該鎮共引進及培育龍頭企業8家、扶持專業合作社9家,實現全鎮3個貧困村均有主導產業、帶動全鎮建檔立卡脫貧戶78戶319人發展產業;實現群眾產業組織化全覆蓋并帶動群眾參與產業鏈,確保群眾穩定脫貧、穩定增收。 2021年,該鎮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幫扶機制,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實現村集體經濟全覆蓋。建立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共計開展9期培訓,包括種植養殖技術、烹飪技術、生態護林員及鄉村公益崗崗前培訓等,培訓106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戶124人次),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數的110%,實現培訓就業全覆蓋。充分發揮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等力量,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摸清勞動力人口(含脫貧勞動力)的穩崗留工、務工就業狀態、務工就業地點、務工就業意愿、聯系方式等數據信息,促進穩崗就業。通過招聘會、就業崗位推薦、龍頭企業帶動、聘用生態護林員、鄉村公共服務崗等方式方法,2021年全鎮轉移勞動力367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28人,轉移率達75%。 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該鎮堅持把抓黨建與促發展、惠民生緊密結合,緊扣種植養殖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兩大優勢,堅持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不斷幫助群眾增收致富,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現有家庭農場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園區建設。在保證青稞、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種植水平的前提下,該鎮因地制宜,推廣秦艽、當歸等優質中藥材種植,種植面積達4510畝,草莓、藍莓等高原水果800余畝。完成產業園區建設70畝,香格里拉市凈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圣達牦牛乳業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現已入駐園區。 建設生態養殖基地,打造特色品牌,積極申報“一鄉一特”示范鄉鎮。引進迪慶州香格里拉市鼎盛牦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建設牦牛生態循環養殖基地,已有牛舍2萬多平方米,配套設施5000平方米,牦牛存欄1300頭,專業技術人才15人。同時,該鎮大力推進藏香豬養殖基地發展,陽塘嚇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較大的藏香豬養殖場年均生豬存欄1800頭,出欄1500頭,逐步形成小中甸鎮牦牛、藏香豬特色品牌。 樹好旅游品牌,帶動群眾增收。該鎮在保護阿布吉、千湖山、碧沽天池等自然資源和“箐口事件”遺址、清香樹香格里拉市革命遺址等紅色旅游資源的同時,合理開發徒步路線、紅色精神打卡路線,通過鄉村+運動、鄉村+民宿、鄉村+休閑觀光等模式,帶動群眾就業增收。位于小中甸鎮聯合村齊學谷的鄉村旅游項目已竣工并移交中旅集團運營管理,該項目將拉動餐飲、物流運輸、住宿等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基礎。該鎮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持續整頓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生態美與群眾富相統一。一是抓好美麗鄉村建設。該鎮積極動員廣大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集全鎮之力開展“拆、改、復、收、統、控”整治工作,樹立示范村組,曝光落后村組。認真整治房前屋后,溝渠路邊私搭亂建、隨意堆放等問題。在工作人員的努力和全鎮群眾的配合、參與下,拆除破舊建筑物、清理一戶兩宅和簡易廁所,清理沙堆、石碓、木料堆、土堆,清理公共用地,共收回集體土地800余畝。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共建、人人享受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村村有綠化、路路有景觀的良好局面。二是提高鄉村文明指數。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推動鄉風文明不斷向縱深發展。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鄉賢引領、宗族管理、社群自治的方式,形成有效的鄉村治理機制,以移風易俗、典型帶動為抓手建設鄉風文明。挖掘傳承該鎮鍋莊、手工皮革、木碗制作等傳統技藝文化,提高鄉村文明指數。 “能夠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是我的榮幸?!薄罢疄槲覀兇罱嘶剜l創業的平臺,我們應該珍惜!”“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父老鄉親過上幸福富裕生活是我的夢想。” 外出能人、返鄉大學生滿懷信心紛紛回歸家鄉、建設家鄉,積極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 鄉村振興,人才是決定性因素。近年來,該鎮堅持以產教融合培育鄉土人才、以真情實意關愛回鄉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一是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該鎮鼓勵農民積極參加市、鄉兩級多類型、多業態培訓,鎮級開展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種植養殖技術等各類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滿足年輕人的理念、知識、技能提升需求,讓他們務農有尊嚴、干事有平臺、成功有褒獎、失敗有保障,使其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開拓者和領路人。二是吸引外流人才回歸家鄉。各村全面摸排“能人”信息,積極倡導外出能人和大學生返鄉、共商共建家鄉,通過干部規劃家鄉座談會等方式,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為其營造安心順心舒心的創業環境,為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源頭活水”,蓄積更多力量。 “我的孫兒孫女一畢業就考上了公務員,女婿的病也逐漸康復,現在一家人過得很幸福……”今年67歲的小中甸鎮團結村向卡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齊順先滿面笑容地說,“過去,因孫兒孫女讀大學、女婿患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解決了生活生產難題,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了?!?/p> 民生就是民心。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關注民生,扎實打牢社會“民生網”,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全力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學生入學率、推進安全校園建設。扎實開展衛生計生工作,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衛生隊伍建設,健全農村老人、殘疾人及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織密農村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序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雙補、醫療救助、優撫安置等救助和保障資金,有序組織多技能、多方向就業勞務培訓。全面加強婦聯、共青團等工作,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該鎮結合脫貧實際,理清工作思路,做好5年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讓廣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