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從虎跳峽到梅里雪山,從金沙江畔到瀾滄江邊,依然活躍著各單位遍訪干部和駐村幫扶干部忙碌的身影。他們頂風冒雪,走村入戶,送關懷送溫暖,了解脫貧群眾的生活生產情況,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共謀新年發展大計。 作為全省唯一的涉藏州縣(市),迪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整州脫貧的基礎上,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四個不摘”,扎實推進“春夏秋三個專項行動”,常態化、全覆蓋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及幫扶,有力推進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等工作,及時足額兌現保障性政策,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實現了未發生規模性返貧的目標。 黨建引領 壓實責任 州委、州政府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及時成立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形成了以州委書記、州長為雙組長的領導體系。進一步明確35名廳級領導包鄉(鎮)機制,壓實縣(市)書記當好“一線指揮長”的工作責任,構建了“四級書記”一起抓、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2021年,先后召開州委常委會9次、州政府常務會議7次、領導小組調度會議5次、現場辦公會議1次,研究部署并切實推進固脫貧促振興各項工作。 2021年,全州以返貧預警監測及幫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排查、項目庫建設和年度項目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規范扶貧資產后續管理等為重點內容,開展了“春季行動、夏季行動和秋季行動”,做到固脫貧促振興思想不亂、工作不斷、干勁不減,無縫銜接,接續奮進。 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選優配強縣(市)、鄉(鎮)和村(社區)“兩委”領導班子隊伍,切實把定點幫扶責任作為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調整充實15個省級單位、123個州級單位(企業)和346個縣級單位結對聯系197個村(社區)。共選派駐村工作隊員532人(第一書記197名),其中,中央和省級定點幫扶單位92人、州級118人、縣級322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強化監督管理,先后組織開展專項督導3次,對重點任務進行督導檢查,及時反饋督導發現的問題,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全面強化中央及省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政治紀律保障。 廣泛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系列教育、“永遠跟黨走”脫貧攻堅感恩教育主題實訓、“抓穩定防疫情固脫貧促團結”等專項活動,累計開展鞏脫貧促振興政策宣講197場次,激發脫貧群眾自主創業的內生動力,增強了接續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產業支撐 提升群眾獲得感 我州始終把產業幫扶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累計投入產業資金6.2億元。針對群眾產業發展意愿,2021年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013戶4668.8萬元,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402戶26605.5萬元。其中,發放脫貧戶5377戶26477.5萬元;發放邊緣易致貧戶25戶128萬元。 健全“三機制”。全州109家企業和254個合作社與19385戶農戶實現利益聯結,有產業發展條件和產業發展意愿的“三類人員”實現全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和產業發展意愿的低收入人口有6314戶15533人,實現“雙綁”4448戶13455人。投入集體經濟發展資金341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有172個村,5萬元以下的有21個村;2387個村組完成股權設置量化,建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機制,村集體經濟項目覆蓋率達到98.47%;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580期2.58萬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63萬人。其中,脫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48萬人,省外轉移就業脫貧人口0.22萬人;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就業1.3892萬人。 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2021年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575.13萬元,種植經濟林果2658.9畝;投入資金2127.97萬元,建設扶貧車間13個,扶持合作社64個,土地流轉1470畝,提升了產業組織化程度;開展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0.32萬人次,實現易地搬遷勞動力轉移就業0.57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0.42萬人(生態護林員2085人,開發公益崗400人,自主創業264人),有勞動力的“零就業戶”已實現清零。 全面落實消費幫扶措施,充分調動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擴大消費,積極對接上海、昆明等掛聯關系城市定向購銷,廣泛動員州內干部職工參與消費幫扶,幫助群眾解決銷售難題,實現增收。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全州共完成消費幫扶11051萬元。同時,推動落實電子商務進農村政策,入住企業35家,完成交易4622萬元。 建立防貧機制 為脫貧群眾上“保險” 全州把“守底線、防返貧、重統籌”作為重點工作,出臺《迪慶州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暢通預警途徑,規范監測程序,常態化開展預警監測工作。對因災、因病、因家庭意外有返貧致貧風險的人群,進行“排查、研判、調度”,分類施策、及時幫扶、穩定消除。州、縣(市)財政和幫扶單位及脫貧戶共同籌集投保資金,對已脫貧戶和易致貧人員落實防貧保險措施,解決因病、因學、因災、因就業不穩定和因重大困難出現致貧返貧的問題,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上了“保險”。 根據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有關文件精神,我州出臺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股份合作機制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實現培訓就業全覆蓋等32份政策舉措文件,全面落實教育、醫療、信貸、基本公共服務等政策,保持固脫貧促振興政策總體穩定。 2021年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3655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469個,實現穩中有升;全州已脫貧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繼續鞏固州域內住院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服務,適時跟蹤“三類人員”參保情況,做到應保盡保、應繳盡繳;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資助政策和高原農牧民子女生活補貼等政策,按照“六長負責制”、“九項基本制度”“三查四比對”“四步法”等制度,繼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強化“三類人員”動態預警監測及幫扶,嚴控輟學問題反彈;持續排查CD級危房,積極落實農房抗震改造項目,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提升,2021年全州完成農村各類房屋安全隱患排查81077戶,排查率100%,排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209戶,整治工作正在開展;全州2021年下達農村農房抗震改造資金8800萬元,實施抗震改造4400戶,已改造完成,資金全部兌付;實施全州37.58萬人的飲水安全鞏固工程(屬整合資金)。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通過農戶申報、干部走訪、部門預警,累計納入監測對象1973戶7007人,制定落實1586條“一戶一方案”幫扶措施,截至2022年1月已消除風險1507戶5311人,未消除風險466戶1696人,進一步織密織牢防止返貧致貧的‘防護網’。發揮“云南省政府救助平臺”作用,全州農村戶籍人口已安裝注冊“云南省政府救助平臺” App36217人,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共提出申請事項2048件,已辦結1573件,辦結率77%。 2021年,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程中,我州脫貧戶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5515元,較2020年增加734元,增幅為5%。四項收入占比更趨合理,人均生產經營性收入占比34.06%,人均務工收入占比49.89%,人均財產性收入占比2.59%,人均轉移性收入占比13.46%,脫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民族更加團結、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