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綠蔭蔽城,城在綠中、人在景中。 行走迪慶高原,抬頭是湛藍的天空,俯首是如茵的綠草,高山之間湖光瀲滟,還有河塘水系、濕地公園,置身其間都是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這是我州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 抓生態治理 守護綠水青山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對云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迪慶地處“亞洲水塔”東南端,是長江、瀾滄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是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點地區,被譽為天然動植物王國、天然高山花園、生物資源的基因庫,是全國全省生物資源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生態興則文明興。州委、州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迪慶高原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冰天雪地。 近年來,我州持續打好“三大保衛戰”、實施“四個行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啟動“林長制”工作,全力推進“四美”創建。大力實施“暖入戶”工程和植樹造林五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高原生態森林城市建設,香格里拉市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城市和省級美麗縣城,維西縣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德欽縣城地質災害防治、納帕海流域綜合保護治理、奶子河片區建設取得成效。全州森林覆蓋率達77.6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100%,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4.3%,居全省首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為我省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奉獻力量。 迪慶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只有把生態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守護好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守護好美麗家園,才能做到對歷史負責、對迪慶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 良好的生態是迪慶最靚麗的名片。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這是州委、州政府對生態治理的堅定決心,也是對廣大人民的莊嚴承諾。從“打好”到“持續打好”,迪慶的生態治理任務更加艱巨。 我州持續推動各類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2017年省級環保督察涉及我州的19個方面44項問題整改任務已全部完成。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云南期間向迪慶州交辦23批共計39件群眾信訪舉報件均已辦結。 我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好“四大行動”、打好7個標志性戰役,統籌謀劃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高原大地的“顏值”和“氣質”不斷提升。 抓生態保護 繪制山水畫卷 每年進入冬季,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成了候鳥的樂園。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白尾海雕、黑鸛等上百種鳥類棲息在這里,每年的總數達3萬多只。 過去,隨著經濟社會和旅游業快速發展,游客劇增,加上放牧、水污染等問題,納帕海濕地出現退化現象,濕地生態功能下降。 近年來,我州積極整治納帕海周邊水環境,掐斷污染源,與科研單位、高校以及環境保護組織合作,積極改善生態,通過生態補償和宣傳引導,爭取當地群眾支持,推進保護、監測等管理工作,納帕海濕地生態環境得到修復。 如今,冬季到香格里拉觀鳥,領略香格里拉新奇、獨特、美麗、豐富的鳥類資源已成為當地一張新的旅游名片。 2021年7月6日,州委書記、全州總河長、碩多崗河州級河長王以志到碩多崗河巡河時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切實擔負起河湖保護治理的政治責任,緊緊圍繞水質改善、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改善三位一體核心目標,‘退、減、調、治、管’多管齊下,以革命性舉措,抓好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協同推進河長制工作,務求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大任務落到實處,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標準建設一批美麗河湖’。”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州加強河湖“清四亂”、河道采砂管理、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長江流域禁漁、涉河涉水建設項目監管等工作,建立并推動制度化督察機制、規范化協作機制、常態化清河機制三項機制落地見效,不斷推動河湖長“有名”“有實”“有能”。僅2021年,全州四級河長累計巡河12078人次,解決重點問題20個,清理河道面源垃圾539.881噸。 近年來,我州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河長制的優勢,依法依規全面清理整治河流管理范圍內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突出問題。同時,統籌當前和長遠,進一步加強河湖水體和岸線空間管理,實現岸線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讓河湖生態持續向好發展,堅決防止水污染事件發生。 我州明確提出,州縣(市)鄉村“四級河長”各負其責、盡職盡責,強化巡查檢查,建立河湖日常巡查監管制度,把河道湖泊坑塘管理好、保護好、建設好,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形成黨政牽頭、部門協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抓好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強化問題交辦、整改和落實,確保督促問題整改到位。 2020年,我州位列全省河湖資源非富集州市第二名,獲得省級美麗河湖建設獎補資金1250萬元。2021年,我州申報美麗河湖15條。 我州全力推進林長制工作。及時成立林長制工作專班,積極學習林長制改革試點先進工作經驗,2021年11月研究制定《迪慶州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實現山有人護、林有人管、樹有人看,全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共筑綠色家園。 抓生態建設 厚植發展根基 迪慶地處高寒山區,當地城鄉居民長期以來依靠砍柴燒火取暖,林業資源消耗非常大。 2016年以來,我州分兩個階段全面實施供暖項目。從已實施并投入試運行的片區情況看,當城市集中供熱達到300萬平方米時,每年可節約37.5萬立方米的木材和3萬噸煤炭,減少煙塵排放量113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15噸、灰渣0.75萬噸。供暖項目惠及民生,更具有生態效益。 2021年,我州加快推進“暖入戶”工程,香格里拉片區供暖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德欽片區供暖面積5萬平方米,維西片區和開發區片區供暖工程加快推進。 迪慶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我州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充分挖掘綠色能源和綠色礦業的潛力,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質量。圍繞建成“綠色能源”重要基地的目標,加快推進托巴、旭龍、古水和奔子欄水電站建設,扎實做好水電移民搬遷及后續工作,強化與央企、國企的新能源合作開發。緊扣構建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目標,把“富民”和“富州”放在突出位置,積極科學開發礦產資源。 我州以建設美麗迪慶為主線,以最美城市、最美集鎮、最美村莊和最美家庭“四美創建”為載體,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發展空間生態化、文化旅游全域化、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人居環境綠色化、人文環境文明化,加快美麗迪慶建設步伐。 同時,我州持續加大農村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加快農村危舊房改造,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實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圈、改廁、改灶”,治理“臟、亂、差”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普達措國家公園作為我國首個按國際先進理念建設的國家公園試點,以2.3%的面積開發利用,實現對區域97.7%范圍的有效保護,并使保護區面積由141.33平方公里增加到602.1平方公里,讓更大范圍的動植物資源、人文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開啟了探索保護與發展的新模式,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我州牢牢把握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發展大勢,已初步建成五大國家公園。 如今的迪慶,綠水青山常在,各族群眾在美麗迪慶的建設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