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了”“被子要疊整齊”“刷牙要仔細一點”“吃飯不要浪費”......每天早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小學,老師們的身影就出現在每棟樓里,隨著老師們的一聲聲叮囑,學生們開啟了一天的學習生活。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獻給孩子的真誠。在小中甸鎮小學有著這么一群熱情而又知冷知熱的“陽塘父母”,他們是學校老師,卻承擔了父母的角色,把自己的柔情和愛給了這群離開父母上學的孩子們。 小中甸鎮小學是寄宿制學校,孩子們每隔7天才能回家,近期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孩子們周末也不能回家,陪伴最多的老師成了孩子們的“父母”,為孩子們洗頭、理發、扎頭發。 “老師給我們洗頭好舒服,洗發水香香的,老師還給我扎了雙麻花辮,和前幾天的不同呢,我好喜歡好開心?!?歲的小女孩益西卓瑪高興地展示新發型。在學校就讀的孩子年齡為7至12歲,穿衣、洗臉、刷牙、整理衣物、修剪指甲等得到了老師的指導。每天早自習后,老師們就把孩子們送到食堂,幫孩子們打飯,引導孩子們不挑食、葷素搭配、合理膳食。有的孩子不愛吃飯,喜歡打鬧,老師總是耐心地引導,用愛心感化他們。 “雖然我們做的這些事很渺小,但每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溫暖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從小就在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楊耀東老師一面給記者看他手機里拍攝的孩子們的照片一面說,“在這里,我們既是老師,又可以說是孩子們的父母,每一天把‘陽光’送到每個孩子的心坎上,讓他們體會到被人關心、被人愛護,這些就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