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蘭花資源豐富,養蘭歷史悠久,愛蘭、養蘭在當地蔚然成風。經過多年的發展,維西縣蘭花養殖基地不斷增多,銷路逐漸擴大,品牌越來越響亮……蘭花產業逐步從出賣資源型向打造品牌型方向發展,逐步從零星種植、盲目經營的方式向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方向健康發展,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推進器”。 蘭花產業由資源型向品牌型發展 近年來,在維西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下,維西縣加快蘭花產業發展步伐,在全國各地舉辦的蘭展中多次攬獲金、銀、銅等獎項,并于2017年成功舉辦云南省第十二屆(維西)蘭花博覽會。 維西是中國細葉蓮瓣蘭的原生地和主產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細葉蓮瓣蘭之鄉。在維西境內現已查明的蘭花已有150個原生種、80余個特色名蘭和200多個新種。其中,載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被云南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列為一等級的云南素心蘭屬國蘭中的佼佼者,主要高山花卉名錄中杓蘭屬的5個優質原生種源為維西獨有。 維西的養蘭歷史悠久,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明代。1983年12月,維西縣成立了蘭花協會,吸收會員達30多人,這也是云南省成立最早的蘭花協會之一。首任蘭協會長陳重勤先生馴化的細葉蓮瓣蘭“太白素”,在滇蘭乃至整個國蘭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年,由維西縣科協和永春雪山植物園共同編輯出版的《滇蘭栽培》一書,對云南蘭花的分布、品種特征及栽培管理等作了全面介紹,該書一經面市,就被搶購一空,世人第一次從書本上了解到了云南蘭花、維西蘭花。 1990年,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陳重勤先生送展的細葉蓮瓣蘭“太白素”,以其飄逸雋秀的葉姿、一桿三花、清香四溢和潔白無瑕的花朵冠壓群芳,震撼了當時只熟悉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等蘭花品種的國內外評委,一舉奪得第二屆中國蘭花博覽會金獎,轟動了整個蘭屆。陳重勤先生也被吸收為中國蘭花協會理事、云南省蘭花協會理事、日本蘭花聯合會名譽理事。自此,維西的蘭花種植步入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的發展階段。 1991年,在時任云南省蘭花協會會長潘光華教授的呼吁和反映下,云南蓮瓣蘭品種得到中國蘭花專家吳應祥教授和陳心啟教授的認同,并于1991年在吳應祥出版的《中國蘭花》一書中正式確認了蓮瓣蘭及其學名。自此蓮瓣蘭作為國產蘭屬的一個種,得到國內外蘭界的公認,它的風采也更為世人關注,在眾多云南蘭屬植物中獨領風騷。 在1995年昆明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幾乎所有送展的蓮瓣蘭都被搶購一空。從此,維西野生蘭花資源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縣內也掀起了群眾養蘭的熱潮。 2001年3月,維西縣舉辦了第一屆香格里拉維西蘭花節,其間,一盆名為“財神獻寶”(后被命名為“心心相印”)的蘭花獲得金獎,同時以每苗5000元的價格被外地蘭友買走,要知道當時一頭牛也才幾百元, “蘭花熱”在維西悄然興起。 維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蘭花產業發展,于2015年恢復舉辦了香格里拉維西蘭花節,讓許多養蘭人重拾信心。2016年12月1日,為了保護和合理開發維西蘭花資源,弘揚蘭花文化,發展蘭花產業,提高維西中國細葉蓮瓣蘭之鄉的知名度,維西縣人民政府向云南省蘭花協會成功申辦2017年云南省第十二屆(維西)蘭花博覽會,省內外愛蘭人士的目光再次聚焦維西。 近年來,維西全縣大力發展蘭花種植產業,已初步形成馴化栽培、規模種植、品牌打造、擴大銷售等一系列的產業開發鏈條,成功舉辦了多屆香格里拉維西蘭花節,影響深遠。據維西蘭協會長陳洪武介紹:“目前維西蘭協有157名會員,會員養蘭已經達到40多萬盆,規模達到3萬盆以上的基地有3個,2萬盆以上的基地有2個,會員中擁有蘭花陽臺經濟的有100多個。” 未來五年,維西縣將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蘭花種質資源,做好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結合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分區域布局規劃,如:中路鄉以蘭花設施化栽培及對外銷售為主;塔城鎮蘭花產業主要圍繞鄉村休閑旅游、田園綜合體來發展,作為“六花塔城”的一部分;保和鎮和永春鄉分別發揮好蘭花市場交易平臺、蘭博會分會場交易平臺的作用;其他地區仍以庭院式的蘭花栽培為主,發展庭院經濟、觀光農業、景觀農業。 “太白素”——讓維西蘭花聞名于世的媒介 說到維西特有的細葉蓮瓣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蓮瓣蘭中的精品“太白素”。 在維西眾多的養蘭人中,“太白素”蘭花品種的登記注冊者楊世宏始終致力于維西蘭花品牌推廣。有著30多年養蘭經驗的他,不僅掌握了豐富的蘭花鑒賞經驗,同時也讓他認識到保護蘭花資源的重要性。 走進蘭園,清幽的蘭香撲鼻而來。只見上千盆“太白素”擺放有序,競相綻放,讓人心曠神怡。在楊世宏的蘭園里,除了“太白素”還有很多奇品、珍品、名品。 楊世宏告訴記者:“因為‘太白素’,人們認識了蓮瓣蘭,因為‘太白素’,人們認識了維西。2017年,在維西舉辦的第十二屆云南省蘭花博覽會的開幕式上,‘太白素’被確定為我們維西的縣花,同年還榮獲了云南省蘭花博覽會特金獎。2018年,我們維西蘭協向中國蘭協注冊登錄了‘太白素’‘馨宇荷’等15個品種,也標志著維西蘭花品牌得到了中國蘭界的認可。” 在2016年,楊世宏曾被選為新一屆維西蘭協理事長。養蘭30多年的他,經歷了蘭花市場從興起到高峰再到低谷多個時期,就任維西蘭協理事長后,他對維西養蘭事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及探索。他說,蘭市在經歷了2003年的高峰后,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蘭市持續低迷,蘭價較低,養蘭隊伍大幅減少,養蘭規模銳減。直到2015年,維西恢復舉辦香格里拉維西蘭花節,才讓許多養蘭人恢復了養蘭的信心。2017年,云南省第十二屆蘭花博覽會在維西舉辦,蘭市逐漸復蘇,蘭花價格回歸理性。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花卉進入尋常百姓家中,成為美化庭院的首選,蘭花作為花中君子是最受群眾喜歡的花卉之一,蘭花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蘭花產業要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楊世宏說,“我的目標是把‘太白素’發展到上萬苗,希望通過發展蘭花產業反哺家鄉,推動鄉村振興。” 王建華的“致富花” 走進維西縣保和鎮蘭永村永吉村民小組王建華的蘭棚,只見一盆盆碧綠的蘭草生機盎然,時不時有蘭友前來觀賞選購。 王建華出生在中路鄉咱里村吉介土村民小組,因家庭困難,一直以種植中藥材、打零工補貼家用。被問及踏入蘭界的緣由,王建華說,20多年前,他在一次售賣中藥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種植的一車藥材還沒別人一盆蘭花的價格高,深受打擊的他開始研究蘭花,并決心把蘭花作為事業來發展。 王建華以收集栽培資源草為主,同時兼顧種植蘭花名品及普通商品蘭花。“因為養蘭花,我是村里第一個建平頂房的,也是第一個在平頂房上面搭建蘭棚的,剛開始養蘭是為了貼補家用,隨著家庭條件的改善,我就開始收藏、培育和馴化蘭花新品,可以說蘭花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實惠。” 談及發展,王建華告訴記者:“我認為種植蘭花是庭院經濟、陽臺經濟的最好形式。我們村很多人搬遷到縣城后,為了生活選擇外出打工,但如果能發展庭院經濟和陽臺經濟,大家就可以選擇就近務工,旺季時還可以到蘭花交易市場賣蘭花增加收入。” 如今,王建華在自家的陽臺上建起了蘭棚,種有近萬苗蘭花,不僅收入比在外務工時高出了許多,還帶動永吉村民小組部分農戶發展陽臺經濟實現增收。 “今年我打算擴大蘭花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王建華說,“我們維西的氣候非常適宜蘭花生長和栽培,發展蘭花種植業能讓更多移民百姓增收致富。” 向陽松和“得一梅” 陽春三月,維西縣白濟汛鄉統維村洛吉古村民小組一處普通的農家后院里,不時飄出陣陣幽香。 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蘭棚中,溫度計、噴淋設備、風扇一應俱全,“得一梅”“長腳梅”“荷瓣”“如意素”等蘭花長勢喜人。蘭棚的主人向陽松向記者介紹,棚內栽植了近300盆蘭花,目前株數最多的是他培育發掘的梅瓣精品“得一梅”。 “這是我的鎮棚之寶,曾經有人出過高價,但我始終舍不得出手……”向陽松指著一株紅桿白花紅舌的蘭花介紹道,這是他在眾多資源草中,經過長期培育、馴化出來的,經過16年的精心培育,開品穩定,并于2018年登記注冊為中國蘭花品種,到現在已經發展到600多株。 這棵蘭花傾注了向陽松的所有心血。每天早上,他一起床就會到大棚仔細查看每一盆蘭花的長勢,蘭花是非常嬌貴的植物,而在向陽松眼里,它們更像是正在成長的孩子,需要精心呵護。 在所有蘭花中,向陽松對“得一梅”最是喜愛。據他介紹,1998年,下崗回到家后,生活陷入困境,但向陽松認為打工不是長遠之計,他希望有自己的事業。想到自己養花的興趣,向陽松決心把興趣發展成事業。于是他收購了大量的資源草,精心選育新品,通過不斷培育、馴化,終于在2006年發現了一株梅瓣新品,并取名為“得一梅”,多年來有不少蘭友登門求購,但他都沒有對外銷售。 雖然下崗后的那段經歷很曲折,但向陽松卻視為珍寶,他說:“不經風雨怎得見彩虹?正如‘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經歷過坎坷才能挖掘出自己的價值,才能像蘭花一樣吐露芬芳。” “置身在一盆盆蘭花之中,讓人心境平和。”向陽松認為,自己從蘭花身上學到了淡定、平和。他說:“下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活沒有信心,失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再奮斗的勇氣。” 趙宗明與“水點桃花” “‘水點桃花’是我們維西土生土長的細葉蓮瓣蘭品種,這棵蘭花出自巴迪鄉阿尺打嘎村,經過多年的培育、馴化,開品穩定,粉色花瓣和桃紅的花舌,讓人看到就甚是喜愛。”“水點桃花”蘭花品種的登記注冊者趙宗明介紹道。 說起“水點桃花”,趙宗明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我與蘭花結緣其實是在退休前,當時養蘭花只是下班之余的一個愛好,直到在朋友家里看到‘水點桃花’便一見傾心,再見迷戀,之后便購入‘水點桃花’開始精心培育,最終在2018年由楊茂生命名,由我登記注冊。” 退休后的趙宗明,在家蓋起了蘭棚,一心一意投入到蘭花種植中。他說:“蘭花溫雅嫻靜的氣質讓人內心特別寧靜,在這幾年的種植蘭花過程中,我發現要種好蘭花很難,還記得以前曾高價買過一棵名蘭,遺憾的是最終沒能養活,我還難過了好一陣子,不過我喜愛的‘水點桃花’長勢一直不錯,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選種、栽培、養護,種植蘭花不僅辛苦,而且還要預防各種病蟲害。剛開始因為還沒有很好掌握蘭花的生長習性,趙宗明養的蘭花很容易出現爛根、倒苗的情況,后來通過與蘭友交流經驗,查閱資料,細心觀察蘭花習性,不斷提高自身栽培技術,倒苗的情況越來越少,長勢越來越好了。 如今,趙宗明已經栽培了上千盆蘭花,包含多個新老品種,他選育和種植的“水點桃花”“財神獻寶”“秀荷”等名品受到不少蘭友喜愛。他說:“我經常和年輕一代蘭友交流,常常互相勉勵,不管是名品還是普通品種,讓它好好生長,終會迎來蘭花吐露芬芳的時刻。” 退休后的趙宗明專心于蘭花種植,日日與蘭花相伴,以養蘭陶冶情操。養蘭讓他的退休生活變得充實美好。 張學雁保護繁育維西野生細葉蓮瓣蘭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于維西縣攀天閣鄉新華村大村一組,一個坐落于永春河畔的維西野生細葉蓮瓣蘭保護繁育示范基地。 張學雁癡迷蘭花20余年,退休后的張學雁在新華村永春河畔靜心養蘭,每天從早忙到晚,不辭辛勞。花開時節,為覓得好花,張學雁更是多方奔走,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都有他的足跡。為購得自己心儀的品種,張學雁可謂是不惜血本。曾經,他為了一盆喜歡的蘭花多次到蘭花主人家中拜訪,最終蘭花主人被他的堅持所折服,同意了他引種的請求。 維西野生細葉蓮瓣蘭保護繁育示范基地創建以來,張學雁一直用傳統方式培育、馴化和保護細葉蓮瓣蘭。張學雁告訴記者:“蘭花種植很有講究,水不能澆多也不能澆少,氣溫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經驗積累,現在我對水、溫度、植料的控制都得心應手。” 2018年,張學雁登記注冊了“三江彩錦”,該花藝花雙全,為典型的細葉蓮瓣蘭品種,葉長20—30厘米,葉寬0.5厘米左右,一般每苗有4至6片葉,葉質厚硬,彈性好,葉齒較粗,葉色翠綠,葉型斜垂,出土新芽赤殼帶紅暈,芽出鞘后呈淡黃色,新葉開嘴后逐漸轉白,抽葉后呈半天吊藝。張學雁說:“‘三江彩錦’是集彩素、葉藝、型藝為一體的細葉蓮瓣蘭,脈絡清晰,有著罕見的花容,近幾年才被蘭友們發現認識,是一個非常值得培育的蘭花品種。” 辛勤的付出讓張學雁有了可喜的回報,“三江彩錦”在蘭界廣獲好評,多次在蘭展榮獲大獎。 “三江龍”又名“中國龍”,在2009年的香格里拉第九屆維西蘭花節上創下每苗百萬元的銷售記錄,一舉斬獲了省內外無數獎項。據“三江龍”登記注冊者魏承柱介紹,“三江龍”的原產地為維西縣葉枝鎮,屬矮種蓮瓣蘭,葉長10厘米左右,卷曲如龍形狀,葉尖乳化,猶如水晶般透亮。2000年4月,魏承柱從一個農民手中購得,當時只有一苗,無根,只有假鱗莖和兩片葉子。經過多年的精心栽培,2008年開出了花,其花特點突出,一箭九朵,花瓣呈梅形荷狀,色彩鮮紅,似火如霞,鮮艷奪目。 “旭日”蘭如其名,花開荷形,萼瓣和捧瓣呈淺玫瑰紅色,亦如書中所說:“山頭正罩在旭日的玫瑰色紅光……”該花屬于集素心、荷形、色花和小草型于一身的蓮瓣蘭精品。蓮瓣蘭“旭日”,在2018年由段幼寶登記注冊。據段幼寶介紹,十多年前,他在市場上對這顆“旭日”一見傾心,當即買下,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目前已有2000多苗。目前,段幼寶種植了近百個品種的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