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和麗瑤) 2021年是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教育實踐中心(以下簡稱“實踐中心”)率全省州市和全國涉藏州縣之先設立并掛牌后的工作起步之年。實踐中心圍繞建設一個品牌論壇、一批理論成果、一批教育基地、一批示范試點“四個一”工作機制全面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宣傳教育、實踐探索、工作創新,確保整體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實現良好開局。 打造一個品牌論壇。2021年籌備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香格里拉論壇,雖然由于疫情原因延期舉辦,但各項前期籌備工作均已完成。論壇已經收錄140多篇文章,屆時將邀請國家、省級有關領導、專家、學者與我州政界、學界代表一起,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機制創新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研討,凝聚各級各界智慧和力量共謀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全面實踐和成效提升。此外,論壇還將認真組織開展主題論壇配套課題研究,形成一份專題調研報告作論壇成果發布,完成一本系統性的研究書籍作為論壇學術成果。把舉辦論壇納入我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的實施意見和迪慶州第十二個民族團結進步月系列活動方案,初步形成機制化、常態化。 推出一批理論成果。積極推出學術論文、專項報告、圖書和影像資料等系列成果,適時組織開展了學術演講和專題文化講座等活動,不斷提升決策咨詢、完善智庫功能。2021年,我州建立實踐中心課題庫,組織實施首批課題庫立項課題7項,投入課題經費20萬元,課題研究方向涉及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國宗教中國化等各個領域;我州籌劃實踐中心首部專項研究圖書成果《云南藏族歷史與文化——以民族“三交”和命運共同體為視角》,出版發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迪慶藏學研究》(特刊)1期,2022年將完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迪慶實錄:交往交流交融》的論壇成果1部。 培育一批教育基地。充分整合利用我州現有優勢資源,以民族團結進校園進課堂等為重點,將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和教育功能的機構、場所逐步掛牌為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 統籌推進各教育基地專項專題研究工作,逐年推出專題研究成果資料和學習宣傳教材等,促進教育基地不斷優化工作形式和內容。2021年,命名授牌香格里拉茶馬古道博物館(馬鑄材故居)為第一個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迪慶州藏學研究院成功申報首批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并承擔基地研究項目《從鄉村振興的角度探析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法和路徑》。 建立一批示范試點。在2021年工作的基礎上,2022年將把全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程度較深、實例較多、發展較好的維西縣塔城鎮、香格里拉市建塘鎮金龍社區、德欽縣燕門鄉茨中村等作為示范試點和實踐基地,精準劃定一批基層調研點、實踐點。深入基層示范試點開展實地調查和專題研究,切實發揮基層試點的示范引領、實踐導向作用。 此外,2021年實踐中心還實施了迪慶州藏學研究院民族團結進步基礎信息資料數據庫建設,充分整合迪慶州藏學研究院基礎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并掃描錄入少數民族古籍、迪慶歷史史籍、現實狀況研究等云南涉藏地區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學術資料,使之成為專家、學者認識迪慶、研究迪慶的有力工具。前期投入經費50萬元,數據庫硬件采購工作已完成,已掃描錄入古籍14975頁、書籍49034頁、磁帶轉錄137盒。為建立與國家級、省級研究機構聯合開展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工作機制,組建55名涵蓋國家級、省級和州內相關機構研究人員的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批專家庫人員,先后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所簽署《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迪慶州藏學研究院、迪慶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教育實踐中心合作協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所 迪慶州藏學研究院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迪慶基地協議書》,打開了迪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領域。 實踐中心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建立穩固的理論研究體系和工作實踐機制,為全力推動迪慶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發揮了智庫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