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金沙江畔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蓬勃的希望。 3月23日,記者走進位于金沙江畔的香格里拉市五境鄉澤通村爭歸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兩排養殖棚映入眼簾,寬敞明亮的雞舍內,成百上千只青花土雞跑來跑去,叫得正歡。 香格里拉市五境鄉澤通村爭歸村民小組村民達瓦是這家合作社的負責人,如今,他已是遠近聞名的“養雞王”。 10年前,常年在外打工的達瓦打算回鄉創業,通過認真考察爭歸一帶的地勢、地貌、環境,他把目光鎖定在了養雞上。多年來,當地的養雞戶基本上以散養為主,管理粗放、效率低。農村閑置的可流轉養殖棚較多,發展規模養殖的基礎條件非常好。加之,近年來我州高度重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優越,創業機會就在眼前。 達瓦說干就干。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2012年,他正式開始養殖土雞,并逐年發展壯大。 提起達瓦,澤通村的村民們都不禁豎起大拇指,說他年輕又能干,致富不忘家鄉,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在當地,只要有人想養雞,他便主動提供雞苗,并免費提供技術支持,還包銷售。10年來,達瓦已幫助100多戶養殖戶掌握了養雞技術,并帶動大家增收。 “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出欄青花土雞3000羽,產值喜人。目前雞舍土雞存欄3000羽,待疫情好轉,將持續擴大養殖規模。”養殖行業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達瓦的初心始終不變。 “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對農民越來越好,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開展,加上互聯網的普及、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廣闊。”達瓦向記者道出了返鄉創業的初衷。 為了學習養殖經驗,達瓦鉚足了勁,虛心向其他養殖戶學習,還參加相關培訓會,請教技術人員學習配料、去喙技術,邊養邊學,摸索出了一套養殖經驗。 “雞舍環境好,雞才能養得好,我們追求品質第一。”達瓦和妻子多次參加專業技術培訓,改善雞舍建筑格局,結合氣候特點控制雞舍的通風與溫度,為雞群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確保食品源頭安全。 另外,他通過零售、批發等方式將土雞銷往我省怒江州和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等地,有了一條穩定的銷售渠道。 提及未來產業規劃,達瓦說:“作為一名黨員,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幫助其他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共同致富。”接下來,他將繼續擴大合作社養雞規模,探索養殖本地黃牛,依托“合作社+養殖戶”的模式,帶動更多社員和低收入農戶穩步走上養殖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