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通訊員 鄧仕英)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香格里拉市立足實際,引導黨員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積極探索做好黨建引領“四治融合”(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新模式,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群眾參與做好“自治”。香格里拉市全面激發基層社區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以群眾受益為目標,創新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一是社區建設“15分鐘服務圈”,扎實開展“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工作。推廣完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工作,發揮在職黨員在居民小區、物業管理服務中的作用。二是積極開展“群眾問事、民主議事、干部做事、定期評事”,進一步發揮“主人翁”作用。全市62個村(社區)719個村民小組共開展社區服務群眾1389次,為民辦事2591件。三是創新“文明積分超市”。在全市農村、社區建立“文明積分超市”,細化積分事項,把“四治”融入“積分兌換”中,激發居民參與人居環境、公益美德和治安防控工作的熱情。 弘揚新風促進“德治”。一是全面推進“新時代感恩教育”行動宣講。全市719個村(組)積極開展主題宣講、矛盾化解、建言獻策,用身邊人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身邊人。已開展宣講2824場次,覆蓋246988人次。二是在全市開展“四美”(最美村寨、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集鎮)評選工作,向州、省級推薦“新時代好少年”“道德模范”“云嶺好家風”“文明村”等,全市共有2485戶入選“十星級文明戶”,鄉風民風持續向好向善。 依法治理注重“法治”。聚焦推進新型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把法治作為關鍵抓手。開展“線上+線下”雙線普法,增強居民法治意識。一是社區通過微信工作群、微信公眾號及舉辦“法治大講堂”“法律知識七進”等活動,開展法治宣傳,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增強群眾法律意識。二是推出“律師+村居”的“雙百”行動,組織法律顧問下沉至村(社區)、學校、寺院、企業開展宣講,提供“點對點”法律服務,累計開展學習宣講65場次,受教育人數13283余人。 服務滿意落在“智治”。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將社區基層黨建、維護穩定、疫情防控等各類網格整合成基層治理“一張網”,配強網格資源力量,形成網格發現、社區呼叫、分級響應、協同處置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努力把治安隱患、矛盾糾紛、疫情防控排查等工作在網格中解決,積極打通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最后100米”,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腿”,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