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陳義) 自《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公布實施以來,香格里拉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支持實驗區建設工作,通過持續強化宣傳展示,民眾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意識大幅提升,全社會參與保護非遺的氛圍逐步形成。 實驗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香格里拉市通過不斷完善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和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體系,開展名錄項目分類與分級保護,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與傳習設施,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展示活動,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進校園”及香格里拉賽馬會等民俗活動和旅游宣傳等活動契機,組織開展馬器具展評活動、非遺歌舞樂表演和傳統技藝展示、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民眾充分享受非遺保護成果。 本著非遺活化利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初衷,香格里拉市通過積極探索“非遺+旅游”的文化旅游發展模式,目前,黑陶、藏香、唐卡、青稞酒、東巴造紙、東巴鼓等非遺項目通過體驗、銷售等方式,已初步實現活態保護利用及與旅游的有機融合,非遺正逐步發揮其在鄉村振興大局中的積極作用。 為切實開展好實驗區建設工作,香格里拉市立足于建設優秀民族文化傳承體系,致力于保護區文化遺產的整體化保護,高位推進全市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通過建設建塘鍋莊傳習館、納西族東巴文化傳習館、藏族黑陶燒制技藝生產性保護傳習館、納帕海藏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傳習館、尼汝藏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傳習館,建設金江鎮、上江鄉、五境鄉3個熱巴舞傳習所和三壩鄉阿卡巴拉傳習點,初步建立了全市四級非遺保護傳承空間體系,為保護區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逐步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逐年增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四級名錄項目85項,分別為國家級2項、省級7項、州級62項、市級14項;代表性傳承人206名,分別是國家級1人、省級27人、州級31人、市級14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