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建花 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農村婦女 丈夫意外離世的打擊 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公婆 需要照顧的重擔沒有壓垮她 反而激發她與命運抗爭的勇氣 她用孝心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 支撐起破碎的家 唱響了一曲孝老愛親的贊歌 成為同村婦女學習的榜樣 5 月 31 日,記者走進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新仁村上村村民小組和建花家,只見庭院干凈整潔, 房前屋后果樹成蔭,和建花和婆婆有說有笑,正忙著為癱瘓多年的公公擦洗身子,整個家里充滿幸福、和睦的味道,完全看不出這個家庭曾經經歷過不幸。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臨許多挫折,面對不幸,和建花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選擇了堅強。 28歲那年,和建花經人介紹,認識了老實憨厚的丈夫,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兩人情投意合,同年就舉行了婚禮。第二年,他們生下了一個女兒,丈夫很體貼,和建花勤儉持家,孝老愛親,一家人過得雖然算不上富裕,但也幸福美滿。 可天有不測風云,一 天,和建花的丈夫外出做活搭乘農用車時突發車禍不幸去世,丟下她和年邁多病的老人、不到一歲半的女兒。年邁的公婆承受不住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整天以淚洗面,失去了丈夫的和建花也像丟了魂,不知道該怎么辦。 “你還年輕,得為以后的日子想想,趁早改嫁,日子會過得舒坦些。”親人、朋友不止一次勸過和建花。 “我們知道你是個好媳婦,但我們不能拖累你,你還是離開這個家吧。”公婆看著年紀輕輕就守寡的兒媳,也強忍著淚水勸她。 一邊是自己的未來,一邊是需要照顧的公婆,和建花內心很糾結,但對家人的愛戰勝了理性,她拉著公婆的手安慰道:“我們是一家人,我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家,我會把你們當成親生父母來照顧。” 真誠的話語溫暖了公婆的心,一家人在相互攙扶中逐漸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面對困難和貧窮,和建花用瘦弱的身體撐起了這個殘缺的家。 十多年前的農村,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失去丈夫后,和建花咬緊牙關默默承擔起家里的一切重活、累活,她沒日沒夜地操勞,從未讓自家的十多畝地撂 荒,還養了豬、雞等畜禽維持家庭生活。農忙時,和建花是村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農機還未普及的年月里,和建花每年都要扛起犁頭自己犁地。冬季上山砍柴時,他也跟村里的男人一樣,扛起斧頭上山。 有一年麥收時節,眼看村里的麥子幾乎收割完成,自家還有大部分麥子在田里時,和建花急壞了,她整天馬不停蹄地收割麥子,有一天竟因勞累過度昏倒在地里,幸好附近的村民及時發現將她送往醫院救治才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為了照顧好老人、打理好田地,和建花無法出遠門打工,農閑時,她就到附近的企業里打零工。她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早早地忙完家務活后,徒步六公里到工廠上班,晚上無論下班多晚,她都要回到家里照顧老人,在這條工廠與家之間的土路上,她不知來回跑了多少趟。公婆見兒媳辛苦,就勸她住在廠里,但和建花說:“每天看不到你們我心里不踏實,再說我早晚還可以干點家務活。” 看到國道214 線車流量比較大,和建花和公婆商量著開了一家洗車場,沒想到生意還不錯。開了洗車場后,她早晚在家照顧老人,白天在洗車場忙碌,即使生病也舍不得休息。 “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讓老人過得好一點,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和建花總是這么說。 生活中,和建花一有空就陪公婆聊天,家里的大小事情,她都會和公婆說,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20多年來,她從未和老人紅過臉,也未說過一句重話。和建花很節儉,她從來沒有買過一件100元以上的衣服,但給老人和孩子花錢卻從來不吝嗇,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公婆和孩子,二老也把她當親閨女一樣看待。 一天,和建花在外干活時,婆婆打來電話說公公病倒了,她急忙趕往家里把公公送到麗江市醫院治療。公公得的是腦溢血,雖然搶救及時生命得以保全,但卻造成了全身癱瘓,終年臥床不起,這對這個不幸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雖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十多年來,和建花從未把公公當作累贅,而是和婆婆一起把公公照料得無微不至。看著兒媳的付出,婆婆更是感動得落淚:“如果沒有她,我們這個家早就散了,老伴也可能離世了。看著老伴被照顧得這樣好,我很開心,也很知足。” 盡管生活多不易,但和建花從未說過苦、喊過累,把家里的老人照顧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是她最大的心愿,她用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一切 ,用愛心和真誠溫暖著家人的心。 和建花用堅強撐起了一個殘缺的家,用善良和真誠唱響了一曲孝老愛親的贊歌,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媳婦,也是眾多婦女學習的榜樣。 “她太不容易了,家里的重活、累活全都她一個人承擔,還要照料癱瘓的老人、供女兒上學,但她毫無怨言,默默承擔著一切,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新仁村村委會主任董紹劉這樣評價和建花。 “她的不易大家都是看在眼里,這十多年來,她為家庭和老人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是一個難得的好兒媳。”村民小組長楊學春說。 面對大家的夸獎,和建花總是付之一笑,淡淡地說:“我公婆吃了一輩子的苦,又遭受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他們太不容易了,照顧好他們、打理好這個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做這些都是做兒女的本分,沒什么可夸的。” 和建花的孝心贏得村民的一致好評,她的行為也深深感動著村民,很多熱心腸的村民也很樂意為和建花提供幫助。 和建花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她清楚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她經常給孩子講做人的道理,教育她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尊老愛幼、刻苦努力的好品質。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在她的教育下,女兒從小就會干家務,有時也下地幫助她干農活,放學或周末在家經常爭著照顧癱在床上的爺爺,有空就坐在床邊給爺爺講外面的新鮮事兒。 和建花像很多普通的母親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將來能夠走出大山,過上新的生活。為此,她很重視女兒的學習,經常對女兒說讀書是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好途徑。 和建花的付出和不易女兒全都看在眼里,為了讓母親少辛苦一些,她心里有了輟學回家幫忙的念頭。當女兒把自己的想法怯生生地告訴母親時,和建花暴跳如雷,這也是她第一次對女兒發那么大的脾氣,她堅定地對女兒說:“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讓你完成學業,你上好學才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從那以后,女兒再沒有在和建花面前提過退學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現在女兒就讀于云南醫科大學,是香格里拉市委培的面向鄉鎮醫院的全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