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吳姍蕙) 近日,雪域名師張志云做客迪慶州廣播電視臺《一周一訪談》欄目,詳細介紹了他在雪域高原上的育人故事、教育教學理念及迪慶州教育發展的大變化。 張志云是學生心目中和藹可親的“熊爸”,是香格里拉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是飽嘗貧困之苦,并不遺余力幫助困難學子的貼心人。 說起被叫“熊爸”的故事,張志云滿眼含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據他介紹,學生一開始叫他“雄霸”,是“雄霸天下”的雄霸。可能是因為他不茍言笑,苛責學生時過于嚴厲,學生才叫他“雄霸”,后來時間久了,學生漸漸明白了嚴師未必是鐵石心腸,出發點都是為了他們好,而且學生遇到困難時,張志云會像父親一樣做他們的堅實后盾,所以部分同學將“雄霸”改為了現在的“熊爸”。“這個外號流傳已久,已深入人心,不知情的家長來學校找我,還會叫我‘熊老師’,讓我哭笑不得。但現在想想,覺得很幸福,這別出心裁的外號拉近了我和學生的關系,讓我感受到了來自學生的理解與肯定。” 張志云從小就在貧困家庭長大,他深知知識能改變命運,見不得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從教20年來,他一直堅守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想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學生的信念。他說:“在我當班主任期間,遇到過很多愛學習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面臨輟學的情況,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想起自己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家中有5個兒子,生活貧困,所幸我的父母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供我們5兄弟上學。”于是他好幾次聯系同學、朋友,為那些孩子想辦法、拉贊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當被問及教育教學理念時,張志云侃侃而談。“我的教育理念是‘先成人,再成才’。從教以來,我始終把立德樹人擺在首位。”在他當班主任期間,每周都召開主題班會,通過介紹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模范身上的優秀品質。以在特殊節日或考試總結的節點給父母寫信等方式,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擔當。在文化課里穿插德育教育,使學生的德育認知延伸到生活實踐中,促進知行合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時間一長,我發現德育工作不僅不會耽誤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反而讓學生更陽光、更自信,學習成績自然也跟著提升,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肯定。” 張志云說,他的教學理念是嚴師出高徒。考試成績決定了孩子能上什么樣的大學,甚至決定了農村孩子的家庭命運,而要想考出好成績就要經過嚴格甚至苛刻的訓練,因此,張志云不僅要求自己備課、教學嚴格認真,而且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書寫、答題規范等要求也很嚴格。 談及迪慶州教育發展的大變化,張志云驚嘆道:“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教學設施簡陋,沒有電,自己做飯,徒步上學。如今,優質的教學資源、環境及現代化教學設備給廣大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高中畢業生也從我們那個時代的每年600余人到現在的2800余人。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迪慶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