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州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投入,大力建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有效整治農村生活垃圾亂象,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垃圾治理讓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美化
“今時不同往日,污水橫流、白色垃圾到處亂飛,垃圾池滿了也沒人管,村子環境臟亂差甚至無處落腳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尤其是2020年政府給村里發放了一批垃圾焚燒爐,村民再也不用為垃圾無法處理而苦惱了。”老鴉樹村民小組小組長蜂振忠說。
據了解,2020年至2021年,維西縣投入600萬元,建成20032個戶垃圾焚燒爐(池),為5294戶農戶發放垃圾爐,力爭做到日常生活垃圾不出戶。
“村莊的形象就是我們的臉面,村民們都很愛護和注重自己的‘面子’。”蜂振忠說。
近年來,我州結合人居環境提升改造項目,積極探索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回收再利用體系。截至目前,已建成終端處理設施填埋場2座、熱解設施12座、大型焚燒爐6座,配置收運設施中轉站4座,收運車輛勾臂車65輛、老式壓縮車31輛,建成或配備收集設施簡易填埋場3個、露天垃圾池1995個、簡易焚燒爐9249個、村級垃圾箱(桶、房)1298個。2020年,在州生態環境局布點規劃的基礎上,德欽縣住建局也按照一戶一垃圾收集桶的標準,向全縣農戶發放了垃圾收集桶,助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污水治理讓生態宜居鄉村成為現實
珠巴洛河碧波盈盈、流水淙淙,金沙江畔綠樹成蔭,與農田、民居相互交融,繪成了德欽縣拖頂鄉水清岸綠的厚重底色。
“拖頂鄉有多個村民小組分布在金沙江、珠巴洛河沿岸,以前由于污水直排,部分水面上漂浮著一層油污,看到渾濁、黑臭的水流流進江河,真讓人痛心。”拖頂鄉水利水電服務中心主任余順風說。
2020年以來,在上級的支持下,拖頂鄉分別在金沙江、珠巴洛河沿線的村民小組及拖頂鄉集鎮建設了6個污水處理站,并在村內鋪設污水管網,將農村污水集中到污水處理站后再統一進行處理。
“河水清澈了,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更強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將處理過的污水進行二次利用,用來灌溉農田、綠化植被等,讓黑臭河溝變成碧波蕩漾的生態河道。”余順風說。
據了解,我州堅持以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四個統一”模式處理鄉(鎮)鎮區生活污水,加大鄉(鎮)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投資247萬元,建成3座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投資166.64萬元,建成3個氧化塘;投資3938.0781萬元,鋪設39.352公里排污管網。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市金江鎮、上江鄉、五境鄉、三壩鄉4個鄉鎮的污水處理項目已全部進入試運行階段,德欽縣奔子欄鎮、拖頂鄉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已完成試運行調試。
不僅如此,我州按照農村“廁所革命”行動要求,結合防疫、創衛工作和鄉(鎮)污水管網建設工作,鼓勵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提升改造項目。全州已建成或改造65座鄉(鎮)鎮區公廁,全部達到“四凈三無兩通一明”管理標準。
日益干凈的村莊環境、群眾逐步轉變的衛生觀念在為鄉村“提面子”“增顏值”的同時,也為我州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推進全面鄉村振興,提升群眾幸福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