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族藝術的瑰寶, 藏族服飾在民族文化的歷史畫卷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是藏族群眾的精神寄托,也是其文化傳承的載體。作為一名藏族人,香格里拉市彭松措民族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培楚堅守信念,努力將這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 深掘文化 展示好藏族服飾的魅力與價值 “祖輩傳下來的東西,丟不得。12歲我就跟著爺爺學習制作藏族服飾,從剛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如今駕輕就熟,不斷在摸索中前行,前行中成長。我深知藏裝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服飾,而是藏族人民的文化財富,是向眾人展示藏族文化的一種符號。”從小喜愛藏族服飾的培楚用自己的雙手裁剪出一件件華麗高貴的藏族服飾,讓人愛不釋手。 制作藏裝的魅力不僅蘊藏于一針一線、手起刀落中,還體現在時間與技藝的磨礪中。“不同場合、不同面料、不同款式要展現出每個人不同的氣質,沒有長年累月的積累是很難做到的。”培楚介紹,制作一件飽含藏族風格的服飾需要經過量體、選款、備料、設計、剪裁、制作、試穿、調整等步驟,少則十多天,多則幾個月才能完成一套盛裝服飾。制衣時采用手工較多,尤其是土司服飾。不僅要用純手工編織出來的上乘面料,還需要純金、純銀鑲嵌著天然的蜜蠟、綠松石、珊瑚、寶石等的飾品來點綴。說起土司服飾,培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2017年,在慶祝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大會上,一組被稱作“香格里拉土豪裝”的傳統藏民服飾火遍全網,這場視覺盛宴的締造者就是培楚。 一開始是興趣使然,漸漸地,培楚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技藝。從當學徒開始,他認真向老人學習傳統技藝,翻閱文獻資料,賞析實物,尋訪各地,通過刻苦學習鉆研,改良布料,創作出獨特的花紋和配色,掌握了一套獨樹一幟的藏族服飾制作方法。這一路走來,他憑著一腔孤勇,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從1996年開始經營服裝店到2012年注冊成立香格里拉市彭松措民族服飾有限公司,他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裁縫”,這也是他堅定地做好這門技藝并傳承下去的信念所在。 積極創新 碰撞出民族與時尚的火花 走進培楚家的藏裝文化展覽館,仿佛走進琳瑯滿目的藏品世界。古老的藏裝以及各種飾品被培楚視為珍寶,兩臺被擦得锃亮的縫紉機尤其醒目,它們承載著一門技藝成為一代人的標記。“這一臺構造簡單,需要人工操作的黑色縫紉機是爺爺留下的,聽說是當時村里的第一臺縫紉機,當時家庭經濟來源都要靠它,是家里的傳家寶;另一臺是灰色輕巧的電動縫紉機。如今,機器更新換代迅速,廠里的縫紉機都是用了最先進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撫摸著心愛的縫紉機,培楚飽含深情地說。 為傳統服飾注入時尚元素,用工匠精神擦亮民族文化的名片,培楚傾其所有只為讓迪慶的藏裝服飾遍地開花。“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穿上我制作的藏裝,喜慶熱烈的喜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培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