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眾水流金。 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各族兒女沐浴著黨的溫暖春風,全面落實中央、省、州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四件大事”,銳意進取、艱苦奮斗,著力建設團結和諧富裕文明美麗平安的新時代世界的“香格里拉”,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展開十年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香格里拉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一組組發展數據鼓舞人心,催人向上,折射出香格里拉市十年發生的滄桑巨變。 翻開十年的成績單,香格里拉經濟發展“含金量”更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上工業總產值、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在全國涉藏縣市中保持前列。其中:人均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3.5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9.5萬元,在全省129縣(市)中排名第10位,年均增長10.6%。
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 漫步香格里拉市,寬廣平坦的街道、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種標志性建筑、綠樹掩映的休閑廣場,擁有濃厚文化底蘊的主題公園,一個充滿靈氣和極具特色的高原之城正在崛起…… 縱觀香格里拉市城鄉交通變化,著實讓人驚嘆不已,一條條玉帶般的公路飄揚在崇山峻嶺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讓香格里拉與外面世界緊緊地連接了一起。 交通、城鎮、園區建設項目的施工現場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塔吊林立……香格里拉高原大地處處奔涌著項目建設的熱潮。也正是這一個個已建或在建的項目,為迪慶基礎設施建設按下了“快車鍵”,成為推動香格里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以站高謀遠的前瞻思維,抓建設、提品味,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十年前,落后的基礎設施是香格里拉市發展的最大“瓶頸”,香格里拉市著重補齊短板、強化基礎、增強后勁、保障民生,緊緊抓住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涉藏會議等歷史機遇,緊扣五年規劃和涉藏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落實落地,積極推動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織密路網、電網、水網、信息網,織牢安全網、教育網、衛生網、保障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各族人民。十年來,累計投資817.68億元實施了麗香鐵路、香麗高速、香德二級公路、香維二級公路等一系列交通項目,初步構建出以航空為主導,鐵路和高速為主骨架,旅游交通為補充的立體綜合交通網,進一步改變了縣城不通高速和動車,出行難、交通差的狀況,釋放出香格里拉市“進藏、入川、出滇”區位優勢。
民生事業發展碩果累累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事業“暖”民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把改善民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手段,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用一項項惠民工作暖政,托舉起全市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這是一個包含溫暖與幸福的數字: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累計投入民生領域資金33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香格里拉市對民生事業的投入一目了然。 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0.75億元,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三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9月實現香格里拉特殊教育學校招生辦學,補齊了迪慶沒有特殊教育的短板。衛生事業水平穩步提升。累計投入4.32億元相繼實施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樓等重點衛生項目。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65.58歲提高到2020年的72.3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從2012年的67.11/10萬、13.42‰下降至2021年的零死亡、1.86‰。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標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兜底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相繼建成市文化館、圖書館等一批公共文化活動場所,體育基礎設施場地從2011年的230個增加至2021年的560個,全市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加強,著力補齊了社會事業短板。
脫貧攻堅交出滿意答卷 走進香格里拉市,從金沙江邊到高原壩區,從雪山峽谷到二半山區,一條條水泥衛生路如玉帶般在山間盤繞,一排排新修建的民房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各種富民產業不斷興起,各族群眾臉上綻放出最燦爛的幸福笑容……這一幕幕正是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香格里拉市改變山鄉貧困面貌,帶動貧困群眾奔小康的真實寫照。 十年來,香格里拉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以“五個百日會戰”為抓手,實施“九大工程”,累計投入扶貧資金63.4億元,全市45個貧困村、4653戶貧困戶、18405人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6851元增至2020年的17084元,796戶3235人通過實施易地搬遷實現“挪窮窩”,綜合貧困發生率從16.2%降到0,歷史性解決了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135個單位掛包行政村(社區),2362名黨員干部幫扶貧困戶,1295人次駐村工作隊下沉一線,群策群力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出行難、喝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等問題都一一得到解決,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同時,香格里拉市抓住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政策機遇,按照“五大振興”要求,緊扣產業振興,積極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創建;緊扣人才振興,健全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緊扣文化振興,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平安鄉村、文明鄉村建設,激發了群眾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緊扣生態振興,以“綠美香格里拉”為抓手,推進最美集鎮、最美村莊創建;緊扣組織振興,提升黨建促農村治理水平,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產業規劃發展欣欣向榮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 縱覽香格里拉市產業發展的喜人成績,其豐碩的創新成果、激動人心的探索突破化作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堅持不懈“興產業”,全力以赴構建香格里拉現代產業體系。十年來,香格里拉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六個大抓”決策部署,聚焦四大主導產業,以項目帶動產業,以產業促進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做精一產:貴澳產業園等特色產業項目建成并發揮集聚效應,一產增加值由2011年的3.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4億元,增長2.2倍,年均增長6.1%。做優二產:梨園電站、普朗銅礦等項目建成達產并成為全市稅收支柱,二產增加值由2011年的2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1億元,增長2.8倍,年均增長12.9%。做強三產:巴拉格宗、虎跳峽等景區完成提質升級,藏東物流園建成投用,三產增加值由2011年的31.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99.2億元,增長3.1倍,年均增長8.8%。同時,香格里拉市始終優化營商環境,大抓招商引資,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將良好區位優勢、一流生態優勢、資源稟賦優勢、政策疊加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累計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98項,到位資金588.18億元,激發民間投資341.4億元,占投資總額25.6%。
生態文明建設再創佳績 生態是香格里拉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生態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黨的十八大以來 ,香格里拉市堅持不懈“護生態”,全力以赴擦亮“香格里拉”金字招牌的靚麗底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貫徹落實“生態保護第一”的要求,推進“四大保衛戰”和污染防治攻堅“七個標志性戰役”。生態保護紅線占總面積的66.74%,林地面積、活立木總蓄積量位居全省首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4.3%,均居全省首位。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一路征程一路歌。香格里拉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各族兒女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正以更加開放的高原情懷、更加堅定的雪山意志、更加厚重的大山精神、更加智慧的江河韌勁,為建設新時代世界的“香格里拉”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