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鸊鷉夫婦在清澈的湖面上遛娃。 (楊翠海 攝) 近日,香格里拉龍潭湖公園內,一對小鸊鷉(本地俗稱水“葫蘆”、小“葫蘆”)夫婦在清澈的湖面上愉快地遛著仨娃,這一家5口毫不認生,時而在離棧道很近的地方棲息覓食,時而沖出水蔥叢一陣“歡歌熱舞”,游園的人們面帶寵溺的微笑,遠遠欣賞這溫馨的一家,或者拿手機捕捉它們的萌態,然后悄然離開。在人來人往的公園,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 管護人員:緩工!待鳥寶寶起飛 說時遲那時快,唐孝軍立即收回鐮刀,把船劃到1米開外,跟旁邊的同事商量對策,并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 “水鳥寶寶太小了,還不會飛,水蔥都割掉的話,它們就沒有了棲身之所了,我們決定等鳥兒長大以后再返工。”在小鸊鷉一家的周圍,管護人員毅然停工,留下了足夠它們隱匿的幾叢水蔥。 “我們公司開展園林管護工作都以維護生態平衡為先,不搞‘一刀切’,以免傷害到園內生物,小到一顆鳥蛋、一條鯉魚,都是我們要保護的對象。”金埔園林項目經理馬焊說。 居民:幫小“葫蘆”看娃 “這些小‘葫蘆’跟香格里拉人都成朋友了,養娃娃都離棧道那么近。”13日,退休干部周達圣跟朋友們坐在公園的涼亭里一邊遠遠地看小鸊鷉夫婦喂食、遛娃,一邊閑聊,“因為離棧道太近,我跟老朋友們不放心,在小‘葫蘆’一家旁邊守了幾天了,沒有看到哪個人對它們伸出‘魔爪’。” 周達圣在龍潭湖公園邊住了20余年,多年來,他親眼見證了這條曾經讓他心痛的污水湖華麗轉身,成為美麗風景線,環境變好,野鳥增多,而居民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那種見花就折,見魚就捕,見鳥就打的人真的非常少了。鳥語花香,是近年來龍潭湖公園的真實寫照,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香格里拉城市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文明程度的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了。” 據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相關負責人陳志民介紹,小鸊鷉是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屬的一種,體形短圓,酷似小葫蘆,在香格里拉各大濕地及公園,每年都會有小鸊鷉前來覓食、繁殖,其食物以小魚、蝦、昆蟲等為主。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香格里拉城市公園里的水鳥逐年增加,有骨頂雞、斑嘴鴨、綠頭鴨、鳳頭鸊鷉、鸻鷸等留鳥、候鳥近20種。 香格里拉市住建局工作人員:禁止打鳥或將納入城市公園管理規范 “魚類、鳥類是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應當像保護公園里的公用設施一樣去保護它們。今年7月以來,我們在香格里拉各大公園設立了禁止捕魚的警示牌,將來,禁止打鳥或將納入城市公園管理規范。”香格里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巴松介紹。 近年來,隨著龍潭湖公園、香巴拉公園的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香格里拉市的人居環境大大改善,群眾的生活質量切實提高,各地的人們、各種鳥類相繼戀上了香格里拉城市公園,加強公園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定,更好地維持園內生態平衡,更好地滿足市民、游客需要,成為了香格里拉市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幸福的煩惱”。記者在龍潭湖公園內看到,《龍潭湖公園行業規范》《龍潭湖公園投訴管理機制》《游園注意事項》等張貼在醒目的位置,危險區域均設有警示標志,健身、娛樂設施區也有安全提示標志,除了隨處可見的禁止捕魚、遛狗的標志,健康宣傳欄、健康提示牌、洗手設施也一應俱全。 “小‘葫蘆’一家的事我也聽說了,這些充滿愛的細節,增加了我們持續打造有顏值更有溫度的城市公園的信心和決心。”巴松微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