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盛裝的傈僳族婦女在一起瀏覽手機。 近年來,維西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旅游業等優勢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作示范”以及“大力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圍繞重點景區和交通沿線,科學布局鄉村旅游發展”的要求,立足維西縣塔城鎮多民族和諧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基礎,聚焦“五變”,著力建設塔城鎮鄉村旅游先行示范區,積極探索維西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 村莊變景點。該縣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的政策機遇,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結合起來,突出“產、村、人、文、景”融合發展,制定“管控特色風貌、優化空間布局、明確主題形象、完善服務配套、提升人居環境”五大路徑,選擇41個村莊實施“村景融合”綜合規劃建設,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鄉村顏值、留住田園鄉愁,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基礎。 各族群眾載歌載舞,一起歡度闊時節。 田園變公園。該縣著眼農旅融合、立足區域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和體驗農業,布局種植油葵、油菜、藏玫瑰、稻田畫等景觀作物3600多畝,策劃“栽秧節”“豐收節”和稻田摸魚、田園采摘、趣味捉鴨等農旅體驗項目,引導游客全方位參與農耕深度體驗,提升每畝農田收益。 民房變民宿。該縣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思路,采取引進企業投資建設、扶持農戶自建自營等多種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土地和農房資源,打造以松贊塔城、漫尋記、哈布達云谷等為代表的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集群,帶動115戶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戶均增收上萬元。 村民變演員。該縣依托區域特色的弦子、鍋莊、阿尺目刮、塔城熱巴等傳統民族文化,建設非遺傳習所、民俗展覽館、臘普書院、鄉愁記憶館等特色文化場館,開辟專題音樂坊、鄉愁書院、哈達組舞臺、酒坊、弦子坊等傳統文化體驗區,并引導當地群眾組建文藝演出隊,利用農閑時間編排節目,到各民宿酒店為游客進行文藝表演和聯歡互動,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觀景變養身。該縣結合中藥材“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和綠色食品品牌打造,加大冰葡萄、糯山藥、云木香、藏紅花等特色產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推廣,積極開發戶外徒步探險、中藥養生、森林康養、親子研學等旅游業態,實現從傳統觀光旅游向康養旅游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