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閉幕后,香格里拉市委牧區流動黨校第一時間到格咱鄉浪都村無底湖牧場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長期以來,在香格里拉市高山牧區時常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傳遍雪山峽谷、千家萬戶,引領群眾同心共筑精神家園,牧區農牧民黨員親切地把他們稱為“馬背上的宣傳隊”,他們就是香格里拉市委黨校民族團結理論宣講隊。 “我們老一輩人從小就習慣了講藏話,所以聽不懂漢語,黨校老師到家門口用我們能聽懂的藏語宣講,讓我們了解黨的各種政策,堅定了我們跟黨走的信心。”小中甸鎮和平村拉扎村民小組村民吹丹說。 香格里拉市共有黨員13308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1504名,農牧民黨員7815名。下轄的11個鄉鎮分散在11613平方公里的高山峽谷之間,為此,香格里拉市委黨校匯集優秀師資,組建民族團結理論宣講隊,通過到各鄉鎮實地調研,充分收集農牧民黨員群眾需求后,制定針對性教學計劃,重點對全市各族牧區黨員群眾分期分批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培訓,讓廣大各民族牧區黨員群眾聽到黨的聲音、感受到黨的關懷。 與此同時,宣講隊還牢牢掌握黨校在意識形態領域輿論引導和宣傳的主動性,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專題送教活動。針對農牧民黨員群眾受教育程度不一,知識需求多元化的特點,靈活運用新媒介宣傳黨的理論政策,用普通話、藏語以及香格里拉市地方方言錄制“四史”學習教育專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等音頻黨課,在相關官方微信公眾號和“村村響”等平臺上循環播放,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黨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聲聲入耳、句句入心。 20年來,香格里拉市委黨校以“牧區流動黨校”和“萬名黨員進黨校”為載體,結合香格里拉市發展實際和區域特點,探索出一條加強牧區黨員及群眾教育培訓工作的新路子。共計培訓、輪訓農牧民黨員約60000人(次),近5年共外出培訓1000多個課時,累計培訓達到17144人(次),受到了香格里拉市農牧民的普遍歡迎,更堅定了農牧民群眾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