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維西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把維西綠色生態的山山水水作為推動全縣綠色高質量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最靚麗的名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逐步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聚焦“護綠”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長期以來,維西縣森林資源實現持續增長,森林質量實現持續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的74.8%提高到現在的76.2%。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了“縣-鄉-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共設立三級林長198名(其中:縣級林長20人,鄉鎮林長99人,村級林長79人);明確了三級林長和30個縣級責任部門的責任區域、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形成了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長制長效機制。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維西縣通過開展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尾氣檢測提標升級、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整治、開展加油站執法監督等工作,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氣污染物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顯。五年來,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值達99.82%以上,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7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省級下達的空氣質量優良率不低于97.8%,PM2.5平均濃度不高于35微克/立方米的任務指標。 著力打好綠水保衛戰。維西縣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開展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新規范、劃定及報批工作。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做好在線監測工作,規范污泥處置流程,確保污水處理率達標。全縣國控及省控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頭道河、紙廠河兩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有序推進河(湖)長制,維西縣共有縣、鄉、村級河(湖)長296人,河(湖)長制成員單位33個,設置巡河護河員22名、河流濕地管護員216人。全縣各級河(湖)長按河(湖)長制工作要求完成年度縣級不少于6次,鄉(鎮)級不少于12次,村(社區)級常態化的巡河工作任務。積極開展“清河”行動、“清四亂”行動以及河湖保護治理專項行動,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的目標。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近年來,維西縣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突出“凈土保衛戰”,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推進縣域土壤環境持續向好。該縣積極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從“以治理為主”向“預防、控制、治理”轉變。完成以農用地、土壤環境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的土壤狀況詳查工作,分解落實重點重金屬減排指標和措施,開展羊槽選礦廠尾礦庫、豐源港浪布鉛鋅礦堆場、維西匯源有色選礦有限公司尾礦庫和白濟汛鄉共吉村鉛鋅尾礦庫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4個堆場全部完成整改,驗收銷號。全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治理得到有效管控,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率達90%以上,全縣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靠。 多措并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維西縣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建設,通過開展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全面掌握了維西縣濕地的類型、分布、面積,并建立了濕地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同時,在濕地調查的基礎上,新增了維西華冉底省級重要濕地,擴大了保護地面積。建立陸生野生動物野外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平臺,完成云南香格里拉三江植物園和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的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保護地類型和保護形式。 加強動植物保護工作。維西縣對縣域內古樹名木進行立牌、豎碑和掛牌保護,并實施專人動態監測管理,定期對古樹名木進行巡查,并對該縣極小種群禿葉黃檗進行拯救與繁育保護,建立了10平方公里的禿葉黃檗重點保護小區,并成功繁育120畝胡黃連;開展了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維西部分)滇金絲猴種群監測、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站等工作,國寶滇金絲猴從2003年4群600余只增加到2021年13群3300多只。 加強監管執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維西縣通過采取環境監管網格化、“雙隨機”、專項檢查、聯合檢查等方式,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共出動檢查人員2197人(次),下達檢查記錄584份,查封違法企業4家,移送公安機關1件查處案件,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33件,處罰金額112萬余元。 維西縣以一系列生態保護“組合拳”,擔負起“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有力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