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的暖陽灑滿香格里拉市洛吉鄉九龍村大巖洞村民小組的穆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牦牛養殖基地里的圈舍內,一頭頭牦牛膘肥體壯,工人們正忙著備料、投食、打掃圈舍,一派繁忙的景象。 九龍村大巖洞村民小組有傳統的養牛習慣,但 “家家養牛家家窮”。村民沈文軍初中畢業后在家務農,看到村里的現狀后,決定走科技養牛之路,帶領村民致富。通過一番市場調查,并認真考察和分析后,成立了香格里拉市大巖洞穆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創辦伊始,沈文軍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為牛添飼料,清掃牛舍,深夜還要再起來到牛棚轉一圈,觀察牛的生長、健康狀況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聯系洛吉鄉獸醫站工作人員處理,不敢有半點疏忽。他買了很多牦牛養殖方面的書籍,利用空閑時間一本本地 “啃”,使自己從“門外漢”到掌握一定的養殖技術。通過邊學習、邊實踐,初步掌握了全套養牛技術,使他的牦牛養殖從入欄到出欄,從未出現過異常。因沈文軍采用科學方法飼養,他養的牛個個膘肥體壯,客商紛紛上門收購,他的育肥牛不僅暢銷州內外,還遠銷到麗江、大理、昆明等地。養牛使他走上了一條致富路,過上了火紅的日子。如今合作社共養殖牦牛113頭,年產值達90萬元。建設有牛圈480平方米,管理用房30平方米、青儲飼料3個、水池1個、20噸地磅稱1臺。 致富不忘同鄉人,富起來的沈文軍把目光投向了同村中的貧困群眾,他利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農戶可通過到基地務工、出售青儲飼料、土地流轉、出售牦牛等方式實現增收,截至目前,吸納23戶農戶種植青儲飼料120畝、18人到基地務工,農戶通過出售青儲飼料和到基地務工共獲得90000元收入,戶均約4000元。 說起合作社發展前景,沈文軍信心滿滿,他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在養殖專業技術引進、擴大養殖規模、與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等方面下功夫,繼續吸納全村低收入戶參與其中,帶動更多農戶到基地務工、種植青儲飼料、土地流轉、出售牦牛等方式實現增收,共同富裕。(記者 陳義 此里只瑪 通訊員 次仁培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