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彰顯大文明,小廁所關乎大民生。維西縣在推進“廁所革命”進程中,以加強頂層設計、加強指導推廣、加強運維管理、加強投入保障四個重點為抓手,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小廁所”有了“大變化”,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傈鄉群眾生活條件實現大轉變,群眾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 因地制宜,加強頂層設計。結合縣情實際,針對山區、半山區的地理特征,制定出臺了《維西縣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維西縣廁所革命五年行動實施方案》。各鄉鎮在縣級方案基礎上,制定各工作自方案,成立“廁所革命”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理攻堅的責任落實體系,細化分解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工作任務完成時限,確保按時按質完成農村戶廁改造提升任務。同時,通過制定“紅黑榜”工作制度督促工作落實,建立起覆蓋“廁所革命”工作全過程各環節的制度體系,全面穩步推進全縣“廁所革命”工作。 抓實建設,加強指導推廣。過去,縣域內近70%以上農戶沒有衛生戶廁,多數村使用1-2個老舊公共廁所,很多農戶沒有使用衛生戶廁習慣,更沒有糞污無害化處理習慣。開展“廁所革命”以來,維西縣積極開展農村戶廁改造提升宣傳工作,各鄉鎮充分利用院壩會、火塘會、村廣播、村組微信群、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等方式,大力宣傳農村戶廁改造提升工作的政策措施、重要意義及健康需求,宣傳覆蓋到村、到戶、到人,實現農戶“要我改”為“我要改”認知轉變。針對高半山區住房戶與戶之間較近,農村污水處理管網和處理設施不能規模化建設實際,采取“拆舊重建老舊公廁+新建推廣新型戶廁”模式提升衛生廁所覆蓋率。嚴把廁所建設質量關,按照省級技術指南標準發布縣級改廁產品標準規范,由縣鄉兩級指導群眾統一采購滿足技術規范的成品化糞池,培訓1023人作為改廁技術指導員,實現改廁技術指導自然村全覆蓋。 創新舉措,強化運維管理。為確保農廁“一次改造、長久使用”,實現“廁所革命”成果的“長期鞏固、常態管護”,白濟汛鄉共吉村探索形成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問題廁所“回頭看”、人居環境“紅黑榜”評比閉環機制,建立廁所管護常態化工作機制。康普鄉對農村廁所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實施散居農戶“小三格化糞池+就近還田”模式,農村戶廁糞污經發酵處理后用于澆灌菜地、林地、田地等,提高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率;實施“農戶+管網+大三格化糞池”模式,根據住戶分布和地形形態,以多戶聯建形式進行改造提升,解決半山區居住農戶廁所建設地塊不足問題。以上各地的好做法在全縣推廣運用,確保全縣“廁所革命”工作穩步推進。 開源節流,加大投入保障。建立群眾投入為主、各級配套補助為輔、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自2018年以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開展“廁所革命”工作。中路鄉通過“一角錢”工程,即轄區內群眾每人每天繳費一角錢,公職人員每人每天繳納一元,解決了鄉村兩級沒有專項運維管護資金保障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