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州十四屆人民政府履新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跌宕起伏的疫情考驗、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挑戰,州政府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牢穩定、發展、生態、邊疆穩固四件大事,落實穩增長18條和穩經濟35條政策措施,全州經濟持續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回升,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 預計,202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8.07億元,增長3%左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含農戶)276.83億元,增長3%左右;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7億元,自然口徑增長1%,同口徑(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增長15.87%;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9.16億元,增長9.2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24億元,增長6.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214元,增長5.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 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題主線,切實維護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黨的二十大信訪安保維穩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全年實現“零命案”,社會治理取得重大進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宗教領域和順有序。守住了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底線。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全省最低。 圍繞“大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涉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累計消除返貧風險1635戶5763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7934元,增長14.32%。實施銜接資金項目323個,完成農房抗震改造1909戶,解決提升19.58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問題,建成1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4個精品示范村、69個美麗村莊。企業、合作社與農戶“雙綁”利益聯結覆蓋率達100%。村集體經濟收益5萬元以上的達96.37%。維西縣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全國試點縣工作有序推進。 圍繞“大抓項目建設、大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共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27.71億元,專項債券5.89億元、一般債券3億元。交通建設持續發力,水利建設穩步推進,“數字迪慶”建設步伐加快。物流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 圍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34.4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用于民生保障。教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健康迪慶行動穩步推進。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社會保障更加有力。 圍繞“大抓產業發展”,加快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新建高標準農田7.04萬畝,推廣種植高原特色農作物92.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6.86萬噸,維西縣、德欽縣被列為省級“一縣一業”示范縣和特色縣。第一產業預計完成增加值21.56億元,增長5.4%左右。預計綠色能源產業實現增加值40億元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左右,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9.5億元,增長0.3%左右。全年預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47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60.36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67.01億元,增長4.3%左右。 圍繞“大抓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和市場主體”,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扶持作用。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州政務服務中心進駐部門增加到35個,實體進駐事項由658個增加到1053個,營商環境滿意度大幅提升。嚴格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全年累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7.07億元,發放惠企資金2562.9萬元,消費幫扶1.4億元。推進科技創新,全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大抓招商引資,接洽州外企業64批(次),簽訂合作協議10個,引進項目21個,全年預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174萬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列全省州市第1位,實際引進州外到位資金82.22億元。全年爭取幫扶資金1.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29個。 圍繞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實施獨克宗古城提質擴容、永春河流域生態治理等重點項目,完成27個老舊小區改造,鋪設地下管網63.8千米,城區綠化擴面46.2萬平方米。鞏固提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成果,維西縣榮獲“云南省美麗縣城”稱號。處置化解44個問題小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完成爛尾樓項目清理整治,推進陽光棚整治工作,城市風貌管控和綜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編制完成64個村莊規劃,抓牢農村廁所革命、“兩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鄉村面貌明顯改善。深入推進“四議兩公開”,堅持基層民主決策,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圍繞“大抓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統籌推進天然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修復等工作。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實現巡護全覆蓋。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濕地、草地等違法犯罪行為。完成26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營造林33萬畝、義務植樹200萬株、草原保護建設58.35萬畝。持續推進供暖工程,新增供暖面積7萬平方米。編制完成香格里拉國家公園設立申報材料,全力推進申報工作。舉辦松茸論壇,提升香格里拉松茸地標品牌效益。高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整改驗收率提高到98.7%。發放云南省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綜合產值達70億元左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州第九次黨代會、州委九屆四次全會和州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緊扣“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穩經濟、增動能、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應對風險大考深化反分裂斗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工作,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為重點做好宗教工作,以“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深化高質量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全面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平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迪慶,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世界的“香格里拉”。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含農戶)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