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通訊員 李瑩)“阿把,提刮膩搭思臘渣提克朵,阿然然擺嘎來”(傈僳語意為:大爺,先喝口茶,咱們坐下來慢慢講。)這是維西縣紀委監委信訪室開展傈漢雙語接訪時的一個場景。 傈僳族作為維西縣的主體民族,大多居住在高半山區,很多中老年傈僳族群眾不懂漢語,針對此情況,為方便群眾表達訴求,打通信訪舉報“最后一公里”,維西縣紀委監委探索推行“傈僳語+漢語”的接訪制度,安排精通傈僳族語言、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紀檢監察干部進行“雙語”接訪,了解群眾真實想法與訴求,架起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紀檢監察信訪工作是問題線索的‘主渠道’、政治生態‘晴雨表’‘權力運行’的監督哨,更是聯系群眾的‘連心橋’。通過推行傈漢雙語接訪制度,進一步拉近與傈僳族群眾的距離,提升了信訪工作質效,有效增強了群眾的滿意度。”維西縣紀委監委信訪室負責人說。 監督執紀既是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一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致力于摸索如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于紀檢監察工作,通過讓紀檢監察干部主動走進人民群眾中,依靠群眾的力量做好監督執紀工作,匯集人民群眾參與正風肅紀反腐的強大能量,進一步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據悉,自開展“雙語”接訪以來,該縣紀委監委以喜迎黨的二十大為契機,借助融媒體力量攝制傈僳語接訪宣傳片進行宣傳,讓不擅于講漢語的傈僳族群眾勇敢邁進信訪大門,讓信訪工作真正成為“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同時,積極開展“雙語”接訪進村寨活動,采用接地氣的民族語言和群眾拉家常的方式開展回訪、下訪工作,實現交流“零障礙”,打通信訪“中梗阻”,不斷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搭建與傈僳族群眾的連通平臺,有效促進紀檢監察干部察民情、解民憂、護民利。 “過去,因為不會講漢語,有問題也不敢來找你們,現在好了,我一定要把我的訴求表達清楚。”一位來訪者激動地說。 “下一步,我們將緊密結合維西工作實際,積極探索適應維西工作的舉措,真正讓紀檢監察就在身邊的理念貫徹到位,做群眾的貼心人。”維西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