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的田間地頭,剛種下的萵筍、大蒜正被精心照料著。這些蔬菜將于六月份和十月份反季上市,銷往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等地。“自從開始種植反季蔬菜,我們就實現了在家門口工作,每天100元的收入,給家里帶來了不少收入呢。”小中甸鎮團結村的卓瑪臉上樂開了花。 據了解,小中甸堅持群眾優先原則,優化鎮域內資源要素配置,不斷增強產業輻射帶富功能。鼓勵農民以土地作為資源要素,通過土地租賃方式,加強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盤活土地資源,全鎮參與土地流轉農戶近1300余戶,占全鎮農戶的66.1%,共帶動近18萬人次參與就近就地務工。 同樣樂開花的,還有各地的鄉村旅游產業。今年春節起,在建塘鎮解放村納帕海景區內游人如織。達拉村民小組的央宗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在冬季迎來了旅游旺季,靠到景區牽馬、為游客講解等,就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村子里幾乎每家都能像她一樣依托景區資源有不錯的收入,村民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依托納帕海良好的生態資源,只要肯努力,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據悉,納帕海周邊的5個村民小組通過給游客提供騎馬、照相等服務,每年每戶有3、4萬元的收入。 車厘子紅了、葡萄紫了,蔬菜水果賣到北上廣了;老人養老、孩子上學不愁了,就業更加靈活了……近年來,香格里拉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鄉村振興,從穩崗就業、發展產業等方面惠民生、增福祉,各族群眾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鄉,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