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力實施城鄉綠美行動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城鄉建設則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維西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開展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為契機,全面深入推進城鄉建設,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初春時節,漫步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維西縣,目之所及皆是養眼的綠色,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近年來,維西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規劃引領、頂層謀劃,因地制宜、適地適綠,上下聯動、齊頭并進,統籌謀劃、協調發展”的方針,采取多種舉措,以建設綠美維西為目標,努力把維西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以人為本,綠色惠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自然,加強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把增進居民生態福祉的要求體現到綠美維西建設的各方面,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確保綠美維西建設成果惠及全縣人民。 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充分發揮維西縣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的自然資源優勢,根據維西縣地理位置、自然稟賦、生態環境等情況,突出發揮地域生態、產業、文化綜合效應,因地制宜,因城因村施策,結合樹種生物學特性,適地適綠,注重鄉土樹種使用和保護原生植被,充分彰顯區域特色。 系統思維,底線管控。把綠美維西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質為先、質量與數量并重,科學持續推進。既立足當前、務求實效,又兼顧長遠、循序漸進,堅決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守底線思維,反對違背群眾意愿的形象工程,反對違背自然規律的蠻干行為。 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合理布局綠化空間,遵循典型引路法,調動全縣各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性;節約優先,量力而行,推進綠美維西建設。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組織引導、建設保障和宣傳等工作,實行區域內上下聯動、生態共建、環境同治;職能部門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齊心協力,以共建促共享。 綠美城市更美好 走進縣城三江大道,道路兩旁的櫻花盛開,繁花似錦,美不勝收。道路兩旁和中間綠化帶里各類植物長勢旺盛,修剪規整;三江植物園里綠草茵茵,許多居民在林蔭步道悠閑散步,十分愜意。 有關部門在城區建設公園綠地,讓居民得到開門即見綠的體驗。漫步江舞公園,一年四季綠意盎然,舒適宜人的環境吸引眾多居民前來休閑娛樂。家住附近的王奶奶經常帶著孫女來這里游玩,她說:“我家就住在附近,晚飯以后都會帶著孩子來這里散步,這里的綠化很好,還為孩子們單獨設立了游玩的區域,考慮得很周到。” 江舞公園位于維西縣新城區,交通便利,背靠三江植物園,場地內整體高度呈西高東低的趨勢,沿溪流而建,公園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維西縣以綠地先行,統籌城市各類功能用地,按照維護區域山水格局和綠化水系的完整性、維護民族文化的連續性的原則,高標準建設公園綠地,打造縣城“綠斑”。與此同時,全面推進道路綠化,打造縣城“綠廊”,完成學園中路、柏金路、惠民路等人行道綠化,增加綠化面積3458平方米,完成濱河路、幸福路提升改造,新增道路綠化面積3975平方米。 維西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考慮,科學布局,推進節約型綠地建設,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公共綠地空間環境品質,全面增彩增靚城市面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規劃引領”的原則,結合城市氣候、地形、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協調城市與周邊山水林田湖草共生關系,著力開展城市公共空間增綠提質行動,優化城市綠地系統布局,著力提升城市公園綠地綜合品質與服務效能、園林綠化管護水平,展現城市魅力。 “全縣已建成和修繕了公園、農貿市場、公廁、洗手設施等,大力開展道路綠化,建設完成西南門戶、瀑布公園、寶山公園以及滿達廣場、百來顧廣場、阿勒廣場,完成森林公園改造,讓群眾茶余飯后有了休閑、散步的空間,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維西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維西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1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40.3公頃,綠化覆蓋率35.39%,綠地面積220.09公頃,綠地率32.41%。 “維西縣將通過三年行動,實現綠色低碳、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市綠地系統格局日趨優化、城市綠地總量明顯提高、公共空間品質大幅提升、城市特色逐步彰顯、城市區域影響力持續擴大的目標,打造和推出一批生態豐美、環境優美、城市諧美、人文醇美、建筑韻美、生活恬美、社區和美的綠美城市、綠美社區。力爭將維西建設成為園林城市和生物多樣性友好、特色鮮明的綠美城市,譜寫美麗云南維西新篇章。”維西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的維西正朝著“入城即入園,隨處可見綠,時時綠意行”的目標不斷前行,環境美了、街道亮了、群眾笑了。 綠美鄉村更宜居 維西縣全面推進綠美村鎮建設,結合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跡、特色村落和民居等,促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結合維西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八字”要求、“百千萬”示范工程創建,合理規劃布局村莊綠化空間,同步謀劃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示范,建設綠樹成蔭、花果飄香的鄉愁景觀,打造生態宜居綠美鄉村。 該縣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激發黨員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加大生態保護宣傳引導力度,推行林(湖)長制,讓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百姓心中筑牢“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做到了依法保護生態與群眾自覺自發保護生態的有機統一。 通過抓制度立規矩,對采摘松茸、野生中藥材,保護荒地、野生植物、野生動物等進行了規范,對非法采伐林木、過度采摘林下資源的村民給予處罰。積極引導群眾安裝太陽能、使用節能灶,有效保護林業資源。同時,通過抓黨員這個關鍵少數,黨員帶頭創“四美”,開展垃圾清掃、河道清理、義務植樹等活動,引導帶領群眾保護生態,有效改善居住環境。2022年, 該縣成功創建省級綠美鄉鎮1個(塔城鎮)、綠美村莊1個(塔城鎮啟別村),州級綠美村莊70個。 該縣通過推行“網格化、智能化、精細化”護林管護模式,選聘10321名生態護林員,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護,538.29萬畝的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過去,我們砍樹換錢,如今是看樹賺錢。趕集日,我們到集市銷售核桃油、蜂蜜等土特產,也可以把土特產賣給游客,收入還不錯。”攀天閣鄉皆菊村村民和品旭說。 該縣塔城鎮啟別村是一個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生物資源富集、田園風光優美等特色于一體的傳統村落。近年來,啟別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不斷深化拓展“黨建+旅游”發展模式,把鄉村旅游打造成為助推群眾增收致富的最強“引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該縣攀天閣鄉、塔城鎮依托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培育發展鄉村旅游業,當地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飯”吃得有滋有味。 綠美河湖更美麗 有一條河流自東南向西北匯入瀾滄江,奔流不息中滋養了一代代維西人民。這條河名為永春河,當地人敬稱為“母親河”,是該縣重要的生態廊道,也是歷史文脈活的見證。 2021年,維西縣永春河生態公園項目正式啟動,以“流淌的維西記憶”為設計主題,根據地理位置及項目特色分為傈僳沙龍、流芳百世、飲水思源三大板塊,包括永春河城區沿線生態治理、河道疏浚、多民族文化表達等內容。該公園建成后,為當地人民留下一條完整的維西文化生態景觀脈絡,成為居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必去之地,可漫步、健身、舞蹈、唱戲、觀演、賞景。 晚飯后,居民和先生和妻子帶著女兒在永春河生態公園游玩,他說:“我家就住在永春河東岸白帕村民小組,每天吃完飯就帶小孩來這里散步游玩,這里不僅綠化景觀做得好,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還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文化,作為居民,我們有滿滿的幸福感。” 維西縣以兩江(金沙江、瀾滄江)沿岸、河流、高原湖泊、水源保護地等為骨架,切實加強河湖廊道綠化和生態建設,擴大綠化總量,改善河湖總體生態環境,形成點面結合的河湖綠化新格局。實施重點河湖生態治理及修復工程,全面開展生態河堤整治、清淤、綠化工作,系統構建沿江的綠美河湖生態廊道,突出展現高原特色山水共融綠美景色。 綠美景區更宜游 近年來,維西縣根據縣域景區特色和景區土地性質,依法合規開展景點綠化建設,合理劃定綠化用地,科學編制景區綠化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在保持好現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綠化潛力,加快重點景觀森林的保護提升建設,堅持選擇多種適應本地景區生長的花草樹木,因地制宜地營造喬灌花草有機結合的植物群落,創建綠美景點。 位于維西縣塔城鎮的香格里拉滇金絲猴景區,是維西縣原始生態和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其中玉龍蕨、獨葉草、紅豆杉等國家一級珍稀植物隨處可見,無處不透露著自然界和諧的氣息,被譽為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人間天堂”。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滇金絲猴的種群和數量不斷增加,滇金絲猴這張“金字招牌”越來越響,游客為了看一眼“雪山精靈”,不遠千里來到此地。景區由單一的觀光型旅游模式,成為集科研、科普、探險、體驗、生態一體的深度體驗游,逐步走上了生態旅游與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綠美校園更優美 碧藍的天空下,干凈的校園里綠樹成蔭,在綠樹紅花的掩映下傳出瑯瑯讀書聲…… 維西縣民族小學有序規劃、合理布局,在原有綠化基礎上增種大量綠植鮮花,打造綠美校園,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如今,石楠、桂花、玫瑰等品種的綠植遍布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環境成為師生幸福生活的大花園。為規范管理,該校制定了《創建“綠美校園”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創建“綠美校園”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齊心共建綠美校園。 該校建立學校、家庭結合的環境教育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綠美校園建設活動。如開展“綠色教室”評選活動,每個班級都養花種草,讓教室綠化、美化;開展植綠護綠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和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開展“綠美校園”征文活動,邀請專家向學生講解生態文明知識,增強學生生態文明意識;開展家庭綠色行動,向學生家長宣傳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綠色消費,以實現“通過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作用。 近年來,維西縣教育系統全面優化教書育人環境,大力加強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經濟實用、提升水平”的原則,采取“見縫插綠、破硬建綠、垂直增綠、成片植綠”等措施增加學校綠美面積,提升了校園綠化水平。 如今,維西縣干部群眾上下齊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發揚螺絲釘精神和釘釘子精神,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為實現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人文美的“綠美維西”奉獻力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鄉村生活更幸福,奮力譜寫新時代綠美維西建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