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云南日報5版刊發特別報道《到迪慶體驗多彩生活》,聚焦迪慶旅游市場活力涌動,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 迪慶藏族自治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馬古道”四大旅游招牌享譽國內外。迪慶州正按照“世界的香格里拉”目標定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發展全域旅游,優化旅游資源開發,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破解文旅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瓶頸,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今年一季度,迪慶州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53萬余人次,增長190%;完成旅游總收入50億余元,同比增長149.9%。 進入4月,隨著全國旅游市場回暖,迪慶旅游市場活力涌動,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 四月芳菲,春到高原。香格里拉市月光廣場旁的桃花爭相綻放,花瓣隨風飛舞,人面桃花相映成景,游客紛紛駐足拍照,記錄下此刻春日的小美好。 “太美了!我要在朋友圈嘚瑟一下。”山東游客李明芳開心地說,白天游景區景點,晚上到古城跳鍋莊,特別親切。獨克宗古城,藏語意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它還有個美麗的名字——“月光城”。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鎮,獨克宗古城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記憶。 來自深圳的陳小玲穿著藏族服裝,悠閑地坐在古城一家咖啡店門口,看著人來人往的人群感嘆:“這里寧靜安詳,藍天白云清澈干凈,風景秀麗迷人,我5天假期都要留在迪慶,去細細品味生活。”慢生活、藏族特色菜、醇厚的酥油茶……自然景觀和慢生活融合一體,迪慶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青睞。 文旅業是迪慶最具優勢、最具特色、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為吸引游客,迪慶州搶抓機遇,用好世界級的旅游資源,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拓展旅游業態,推出體驗感強、參與度高的系列文旅產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藏歷新年期間,政府部門與文旅企業聯動,推出了藏家歌舞表演、藏式篝火晚會等文旅產品,全州累計接待游客17.46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8億元,有效提升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近年來,為推進全域旅游,迪慶州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著力完善旅游設施,深入實施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智能化、便捷化建設,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 前不久,迪慶州首個入境旅游團走進“世界的香格里拉”,是對香格里拉創新旅游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對于開辟旅游發展新路徑,進一步打響“世界的香格里拉”國際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在迪慶高原的雪山冰川、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江河峽谷間,各族群眾和游客圍在一起,拉起弦子、跳起民族舞,一片歡歌笑語,充實、豐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從這里開始。 文化煥發新氣象,高原處處聞弦歌。在古城古村中品味鄉愁、到多彩非遺中體驗傳承。“周末,邀約幾個朋友,但不知去哪兒,有人說起雨崩,我們就來了。”來自四川的曹杰第一次到迪慶就被這里的風景和人文所吸引。他樂呵呵地說:“我被迷住了,沒有城市中的喧囂與煩躁,多了一份舒適,巴適。” 清晨,一縷縷薄霧緩緩地灑向雨崩,曹杰和同伴漫步村間小路。“這里有成熟的徒步線路,一路遇到很多游客,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可以欣賞美景。”曹杰說。 德欽縣雨崩村家家戶戶都開起了客棧、超市、餐館,村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啟別村以“民宿+”產品為重點,把周邊少數民族農事、民俗等融合起來,開發出文化體驗、自然風光、度假養生、體育運動、科研科考等旅游線路,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迪慶州大力推進旅游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旅游產業文化附加值。如今,迪慶以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觀、多元濃郁的民族風情,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甜蜜畫面。 “立足迪慶文化和旅游特色,我們牢牢守住人民立場、把握時代主題,實施好新時代系列藝術創作工程,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迪慶州歌舞團團長張華說,今年將繼續打造新劇目《夢·世界的香格里拉》,力爭成為迪慶州藝術精品演繹項目。同時,結合節假日,通過多種藝術方式展現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讓人們更加了解迪慶民俗風情及香格里拉文化內涵,依托香格里拉品牌,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眼下,白馬雪山的杜鵑花相繼綻放,猶如巨大的畫卷在山林和草甸間鋪展開來。4月18日,2023香格里拉“杜鵑季”暨心動目的地·香格里拉站正式啟動,通過舉辦線上線下系列活動,推出一批具有迪慶特色的旅游內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線路、旅行產品,引流更多游客關注香格里拉,體驗香格里拉。 為進一步擦亮香格里拉旅游金字招牌,主動適應旅游市場新變化,今年迪慶州聚焦最突出的短板弱項,動態調整理念思路和工作措施,以旅游市場營銷引流和旅游市場規范管理為重點工作方向和核心工作任務,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要求,精準推動迪慶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促進迪慶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未來3年,我們將瞄準全域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業態產品質量不高、文旅深度融合不夠等短板,以拓展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為主線,做實杜鵑季、雪山季、觀鳥季、穿越三江等系列產品,補齊冬季和高原旅游短板。”迪慶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高翔說,今后一段時間,將在產品體系、旅游交通、管理服務提升、文旅發展保障四個方面尋求突破,打破“只做半年生意”和“只有高海拔觀光游”的瓶頸,著力推動迪慶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文旅產業固本培元“增后勁”。到2025年,力爭全州年接待游客達到2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10億元。 未來5年,迪慶州將不斷豐富“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的內涵,按照“處處是景點、全域皆可游”和“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風景”的要求,牢牢把握文旅發展的推動載體,著力構建全域發展、領跑全州、惠民富民的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提升景區景點品質、形成多元產品體系、文旅產業規模質量效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按照世人心中都向往的‘香格里拉’,我們將牢固樹立全域旅游概念,緊緊把握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數字化新要求,堅持高端、高品質方向,努力打造生態觀光、科考研學、徒步探險等新興旅游業態,把迪慶建成國內的旅游勝地。”高翔說。 春耕春種時節,香格里拉市委黨校教師卓瑪深入田間地頭,為建塘鎮紅坡村80余位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惠農富民好政策。卓瑪用藏語親切地同村民交流,瞬間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現在我們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咱們農民的好日子更有盼頭了。”卓瑪說,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旅游產業興旺,大伙兒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下一步,要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描繪的藍圖,大力發展產業,讓孩子們讀書,努力拼搏,相信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卓瑪講得生動鮮活,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變化、論政策、談發展,充滿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 提到黨的好政策,61歲的央追打開了話匣子:“我們都是吃過苦的人,因為有了共產黨的領導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我相信,只要團結一致,一定會過上更好的日子。” “用百姓話,講百姓事。”卓瑪說,理論宣講最重要的就是讓群眾坐得住、聽得進,群眾自身生活的新變化就是理論政策最好的注腳。 自迪慶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開展‘防風險、保安全、強發展’活動”正式啟動以來,一支支沾泥土、帶露珠的宣講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特點,制定重點突出、層次有別的宣講提綱,采取靈活多樣的宣講方式,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與自己的親歷、親聞、親為相結合,把大道理轉化為生動的小故事,讓聽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思、踐、悟。 “‘接地氣’往往能收獲‘高人氣’。”紅坡村洛東組組長六斤說,村民們很喜歡像卓瑪老師這樣講民族語言的宣講,這些宣講讓老百姓對黨的政策有了更深的認識,凝聚起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依托區域優勢、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發展全域旅游為契機,以提升鄉村旅游發展為重點,不斷加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游發展環境,深挖鄉村旅游資源潛力,精心打造鄉村旅游產品。 該縣高位推動全縣旅游產業發展,提出了“131”產業發展布局,將旅游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依托生態優、自然美、文化底蘊深厚的資源稟賦,借助“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香格里拉”世界級旅游品牌的影響力,著力打造探秘、康體養生、鄉村文化、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維西縣結合鄉村旅游,整合旅游節慶節事,通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葉枝阿尺木刮藝術節、塔城熱巴藝術節、攀天閣黑谷文化旅游節、永春情人節等節慶活動,帶動餐飲、農產品銷售等相關產業發展。建立戶外旅游產業鏈,組織三江穿越、雪龍大寶、新華湖、南幾洛等戶外徒步賽事活動,推動資源要素富集、觀光型旅游產品、地域邊緣化的“小旅游”向市場產業鏈、多元產品生態、旅游集散地式的“大旅游”轉變。在原有基礎上推出“踏雪尋梅,且等春歸”“三江心海——新化湖賞花之旅”等精品線路,構筑維西多彩文化之旅。完善旅游產品,重點打造推出鄉村旅游、研學科普、戶外探險、文化體驗等不同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旅游消費市場需求。 為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德欽縣樹立大旅游、大文化的理念,打造出“七望梅里”“白馬雪山國際山地生態旅游環線”等項目,集合與挖掘梅里雪山、白馬雪山優勢資源,發展徒步自駕、文化體驗、無痕旅游、冰雪運動等生態環保新型旅游模式,提升文旅產業軟實力。 德欽縣整合文旅、教體、各鄉鎮資源,策劃了一批固定時間的文體賽事活動。該縣先后策劃推出梅里雪山弦子節、太子杯籃球邀請賽、格薩爾射箭節、神山祭祀、梅里100、卡瓦格博民族時裝秀等,并把這些活動做成能夠引流、成為德欽品牌IP的精品活動。2022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230.3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22.2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