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作為云南省唯一涉藏州,穩定與發展是我州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平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迪慶的重要前提。 為此,我州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今年2月以來,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開展‘防風險、保安全、強發展’活動”為抓手,統籌安全和發展,堅持維護穩定第一任務,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抓穩定必抓發展,抓發展必抓穩定,堅持重心下移、干部下沉,組織干部進村入戶(寺),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接訪、大排查、大教育、大提升”五個專項活動,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強發展,推動全州保持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季度,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94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位列全省第8,刑事、治安、交通、糾紛類警情全面下降,持續保持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穩”的目標。 開展“大排查”“大接訪”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今天,市長接訪了我,聽了我的訴求并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我非常滿意。”來自香格里拉市建塘社區的七林卓瑪因變壓器離房屋太近對安全存在疑慮,通過信訪申請,短短兩天就收到了答復。 3月4日,全州各縣市、開發區同步開展黨政主要領導“大接訪”活動,通過領導帶頭接訪、部門聯合接訪,集中解決容易引發的信訪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活動開始以來,我州先后開展了兩輪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參與的鄉鎮和縣市、開發區信訪領域“大接訪”專項活動,共接待來訪群眾506人次,對接訪事項形成化解責任清單,及時進行解決。 開展矛盾風險“大排查”專項活動,緊盯重點行業領域全面精準排查、有效管控各類突出矛盾風險,共檢查危險物品管理單位、林場、礦山等重點單位 8990余家。依托“三圈兩站一面”圈層防控體系,啟動15個檢查站點開展24小時雙向查緝,日均出動警力1200余名、檢查車輛 9000 余輛,全州社會治安形勢總體平穩。 深化“大走訪” 持續鞏固宗教和順良好局面 2月16日,在藏歷新年來臨之際,州委書記羅朝峰率隊到松贊林寺調研走訪、慰問僧人。在寺院,羅朝峰與僧人親切座談,詳細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并要求各級統戰、民宗部門要深入一線服務好寺院和僧人,推動全州藏傳佛教健康傳承發展。 “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下,寺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僧人學習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我們將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發揮好宗教界人士作用,共同建設好美麗家鄉。”松贊林寺民管會常務副主任丹春培楚表示。 “大走訪”專項活動持續深化廳級領導包鄉鎮(寺廟)、縣處級領導包村工作模式,全州35名廳級領導深入掛包寺院宣傳政策、傾聽訴求、排查隱患,就了解到的困難訴求明確了解決措施。各級掛聯干部對全州宗教教職人員進行全覆蓋走訪,深入宣傳黨的二十大、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全國全省宗教工作會等會議精神,了解掌握并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教職人員在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合理訴求,引導他們愛國愛教、護國利民,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我國宗教中國化等方面發揮更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活動共梳理并反饋各類問題隱患和困難訴求132件。 著力“大教育” 鑄牢團結奮進思想共識 學習黨的百年光輝奮斗歷程、感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感恩黨的惠民政策、暢想鄉村未來發展……春光明媚的三月,在德欽縣霞若傈僳族鄉,全鄉92個村民小組的村民相聚在一起,聆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和基層黨員干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法律法規知識。宣講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群眾最關心關注的“三農”問題,把時事和身邊事融入宣講中,真正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同時,圍繞反分裂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建設農業強國,農民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力量,我們應該加強對政策知識和農業技能的學習,提升自身素養,團結一心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德欽縣霞若鄉念薩村村民南杰說。 進一步加強農村群眾思想教育引領工作,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全面推進迪慶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基層力量是我州開展農村“大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結合“千名政法干警進百村”活動,全州普法分隊及宣講團走進基層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送法普法活動,把黨的聲音送到雪山牧場、田間地頭,增強群眾發展信心和內生動力。共組織開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的分層分眾化各類學習宣傳10633場次,覆蓋689274人次,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3080余場次,覆蓋群眾26萬余人次。 強化“大提升” 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進“廁所革命”,開發紅色文化和鄉村旅游項目,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9200元……以紅色旅游開發助力群眾增收致富,以開展紅色教育助力鄉風文明建設,香格里拉市金江鎮興隆村在農業農村領域“大提升”專項活動中走出了一條特色路。 該村將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和紅色旅游文化保護等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對破壞人居環境行為加強批評教育和約束管理。深入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紅黑榜”等活動,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顯著提高。如今,村里各族群眾在這片播撒過革命火種的綠水青山中繁衍生息、和睦相處,繪就出村貌大變化、經濟大發展、生活大繁榮的美好篇章。 在“大提升”專項行動中,我州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升農民增收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化鄉村治理行動、基礎設施改善行動、農民增收行動,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全面摸底排查農村垃圾、污水、飲水等情況,明確2023年全州要完成改建衛生戶廁2500座。開展農村特殊群體的“送溫暖”活動共計4112人,發放慰問金47.58萬元。持續推進農民增收,累計鞏固和新建特色農產品基地136萬畝,州級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46個,規模養殖場154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129個,原產地地理標志(商標)4個。帶動農戶14262戶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制定“一戶一方案”利益聯結幫扶計劃清單3537戶,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4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