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二、六軍團長征到達士旺87周年之季,老紅軍向軒的兒子向根龍、向國榮驅車從成都護送一枚彈片來到香格里拉市上江鄉士旺村,交到村委主任李正興手里。這枚彈片是戰爭年代向軒負傷留下的,深嵌在向軒心房旁七十多年。 向軒是位老紅軍,9歲參加長征,曾在1936年4月底到達士旺村。士旺村人在村口見過小紅軍牽著首長棗紅色的大馬,他當時是賀龍的通信員、勤務兵。2021年春,士旺村籌建紅軍紀念館在收集史料時,驚喜地發現小紅軍向軒還在世,經過多方聯系,與向軒的兒子向根龍和向國榮聯系上了,向軒在成都西部戰區總醫院住院,士旺人民擬派代表前往成都看望向軒,但因疫情影響,一直沒有成行,士旺人民一直惦記著向軒,等待看望的時機。等到2022年5月終于接到向軒家人的通知可以來成都看望向軒老紅軍了。士旺村委會主任李正興在2022年5月12日帶著父老鄉親的深情來到了向軒身旁,向向軒敬獻了哈達,并帶來了一張士旺村實景全貌照片,向軒老紅軍凝望著照片上的雪山沉思。李正興告訴向軒說,這是你渡過金沙江后、翻越雅哈雪山前的士旺村,向軒聽到金沙江,立刻興奮起來,講述了當紅軍的經過和長征的故事。 (左:李正興,右:向軒) 向軒是1926年3月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 ,土家族人,母親賀滿姑,是當地游擊隊隊長,大姨是賀英,是游擊隊司令,電影《洪湖赤衛隊》中韓英的原型。大舅是賀龍。在向軒兩歲多時,1928年8月,因被出賣陷入敵人包圍,賀滿姑在突圍中被捕。兩歲多的向軒和哥哥、妹妹一同隨母親賀滿姑被押往縣城關進牢房。敵人嚴刑拷打迫賀滿姑說出賀龍和革命隊伍的行蹤,賀滿姑忍受傷痛堅決不吐一個字,敵人就當著賀滿姑的面毒打向軒兄妹三位小孩。后來大姨賀英花重金從牢里救出向軒兄妹三位小孩子,賀滿姑卻遭敵人凌遲殺害。從此,向軒跟著賀英在槍林彈雨中成長,喊賀英為媽媽,賀英教會了向軒打槍。在向軒七歲時,1933年5月6日賀英因判徒出賣被敵人包圍,在阻擊敵人時受重傷,她將一把手槍交給向軒,叫他趕快跑,沖出敵人的包圍圈,去找賀龍大舅。賀英在繼續與敵人戰斗、掩護隊友突圍時犧牲了。向軒拿著賀英媽媽給的手槍,邊往山上跑邊朝追來的國民黨團防部隊開槍,利用熟悉的地形躲過追捕。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總政治部和成都軍區商定,向軒的軍齡就從1933年5月6日算起。這一天,向軒拿起賀英媽媽給他的槍參加戰斗,年僅7歲,成為“中國最小的紅軍戰士”。向軒找到賀龍后,賀龍讓向軒在身邊先當勤務兵后進通訊班當通信員。1935年9歲的向軒已是紅二、六軍團司令部通信班的副班長。九歲多時,紅二、六軍團從湖南省桑植縣出發開始長征。在1936年4月26日來到金沙江,渡江到達香格里拉境內。 向軒說:長征進入云南,天上有國民黨飛機偵察和轟炸,我們不怕飛機,飛機來我們就走小路和田埂,飛機飛走了,我們就走大路。飛機白天來,我們就夜間行。過了金沙江我們沿江向北走,就來到雪山前一帶村子休整,當地百姓相當擁護紅軍。李正興主任說紅軍休整的村子就有士旺村,那時這一帶叫蘇甫灣。紅軍前峰部隊到達士旺后,發動百姓找船,為后續大部隊過金沙江做渡船。村民周全等人帶著紅軍到江里打撈起一只沉船,修復后即刻加入了紅軍搶渡金沙江的戰斗。1936年4月28日晚,最后一批紅軍紅六軍團十六師四十七團一營營長張铚秀等紅軍渡過金沙江到達士旺,標志著紅二、六軍團一萬八千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為記念這一重要時刻,欣然題詩《北渡金沙江》:“盤江三月燧烽揚,鐵馬西馳調敵忙。炮火橫飛普渡水,紅旗直指金沙江。后聞鼙鼓誠為慮,前得輕舟喜欲狂。遙望玉龍舒鱗甲,會師康藏北飛韁?!?/p> 紅二、六軍團過江后分批在士旺村一帶休整,準備雅哈雪山。士旺人民幫助紅軍籌集了糧食、辣椒、紅糖、白酒和衣服。百姓拿出棉被抽出棉花,教紅軍用兩件單衣裝入綿花縫成夾棉衣。士旺村是多民族居住的村落,聚居著傈僳族、納西族、藏族、白族等人民,紅軍在士旺進行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在當地人民的幫助下,紅軍翻越了雅哈雪山進入中甸,但因高原反應和嚴寒,一百多紅軍犧牲在雪山上。在翻越雪山時,9歲的向軒拽著駝傷員的戰馬,咬著牙,跟著隊伍走,實在走不動時,是紅軍大哥哥扶著他走,艱難前行。 向軒握著李正興主任的手說“長征路上雖然很苦,犧牲的人也很多,但大家始終有一種信念,一種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的信念。我也是這樣?!?/p> 長征結束后,向軒來到延安,被組織安排在延安上學。在解放戰爭期間,被選派去學習炮兵和工兵技術,結業后向軒任西北野戰軍1縱隊358旅工兵連副連長;向軒機靈好動腦,他用所學知識與連長聶佩璋構思并制造出“飛雷炮”,即用一個空的汽油桶,在其中填充發射彈藥后,把捆扎成圓盤形的炸藥包放到里面去,點燃發射藥,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藥包拋射到150-200米的敵人陣地上。在荔北戰役和淮海戰役中,向軒的“飛雷炮”成為役中我軍對付國軍的攻城利器,成功轟開敵人的碉堡類工事,殺傷力驚人,把敵人打垮。 (飛雷炮) 但在荔北戰役的激戰中向軒被榴彈片擊中,全身26處負傷,右眼被打瞎,部分彈片隨后留在身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未能取出。說到傷痛處,向軒卷起褲腳露出傷疤,告訴李正興主任,受傷處幾十年都在痛。向軒難忘金沙情,忘不了士旺村人民的熱情。所以當他看到士旺山水風光照片時,聽到金沙江興奮起來。告別時,李正興主任依依不舍推著向軒的輪椅送到電梯,這一別成為永別。2023年2月10日向軒在醫院去逝,火化時發現了3塊彈片,這是跟隨向軒幾十年的彈片,向軒兒子向根龍、向國榮決定將其中一塊有小拇指大的彈片捐贈給士旺紅軍紀念館。 (從左到右:向根龍、向國榮、李正興、上江鄉黨委書記和云龍) 向國榮在將彈片交給李正興主任時說:“父親對我們說,我是記得我是1936年4月到達蘇甫灣,我在那里也學會了藏族用手吃粘粑。從這開始,我們翻越了第一座雪山。他非常感謝士旺人來看望他。我們將跟隨他一生的彈片送到士旺紅軍紀念館,就是想講好紅軍故事,讓紅軍精神代代相傳。父親雖然走了,但他的不忘初心的信念永遠不會走;父親雖然走了,但他的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永遠不會走!” ( 左:李正興,右:向軒題寫“紅軍萬歲”) 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林興恰好在士旺調研紅軍渡口,見證了這感人的彈片交接儀式,他說“當年紅軍長征從士旺過,士旺記載了紅軍對真理追求的歷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要牢記歷史,講好紅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新征程?!保ㄗ髡撸合愀窭锢?江楚) (圖:楊林興) |